第26章(3 / 5)

大唐第一厨 浮云素 9238 字 2023-12-15

“莫小郎君”

“小郎君今可好”

“今日可准备做花菜”

莫文远坐在驴背上,左顾右盼,有人喊他了就送上笑脸,再挥挥手,他先觉自己在进行低配版的状元游街,后又想学当年领导人站在车上喊“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他被奇思妙想乐到了,下了驴子还扑哧直笑,出来迎他的李三娘见了,手指蜷曲在他脑门上扣了一下“又嗤笑甚”

今日李三娘也打扮得很美,一袭火红色的石榴裙明艳动人,贞观年代经济,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衣服颜色也变得鲜艳多彩。李三娘家别的不行,钱是有的,她姿容端丽又有爱美的天性,上接买布时更是被莫文远连同老板撺掇着买了些颜色鲜艳的布料。

发髻上插的花是今晨才剪下来的,花心尤带露水,花盘斜斜垂下,很有风味。她走上街,光彩照亮巷道,路过的男子女子都不由回头多看李三娘几眼。

莫文远捂头露出两粒小白牙,很像钢牙小白兔,他道“阿娘美丽,我自要笑的。”

李三娘听他贫嘴,又在光洁的脑门上敲了一下“昨日王家郎君来寻你,我言你有事往返缑县,今日得归。”

莫文远手指在脸上挠挠“他寻我做甚”

李三娘“我也不知。”

母子两正面面相觑,当事人便猛地从街上蹿出来,他满面红光,昂首向前,谢公屐踩在泥土地上,尘土飞扬,小厮跟在身后拉车,面红耳赤,可不因为羞涩,而是他车上东西太多,拉车累得慌,远远望去,只见各色牡丹花簇拥在一起,红、粉、黑、黄,什么颜色都有,真是名副其实的花车。

拉着沉重的花车还要健步如飞,实在强人所难,小厮的肺部如同正在操作中的风箱,发出“呼哧”“呼哧”的声响。

太辛苦了莫文远顿生同情之意。

王蔚蹿到莫文远面前道“莫小郎君,尔可算回来了”

客人上门,主人家总得招呼一二,莫文远才回洛阳,让他做点心招待人很不现实,只能草草从干花茶袋里挑几朵花出来泡水喝。

李三娘五行属火,火气旺盛,一入秋冬天气干燥便极易上火,去岁莫文远赶在11月菊花盛开时,晒了一波菊花茶,专门给他阿娘泡水喝。

贞观年间,用花泡茶的人很少,起码在长安城中从未听说,他买的菊花也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就是普通甘菊,一买一大把,取了花头后阴干、生晒、蒸晒、烘培,喝之前也不用加生煎葱蒜煎煮,直接扔几朵入开水便是。

唐人喝茶多遵循古人遗风,非要加调味料不可,初时莫文远用花泡水,便是李三娘莫小狗都觉得他暴殄天物,然而泡出来水滋味并不比加了调味料差,水味甘甜,几人喝了之后,也习惯于只用沸水煮,反倒省事。

莫文远招待王家郎君是诚心的,他甚至没随随便便用水煮开了,反倒是取了附近一口古井的水,邻人都说此井水清甜,比其他井水要好。

茶放在黑陶杯中,无精致的茶具,却别有生机勃勃的野性美感,白黄相间的菊花心孤零零飘在水面上,黑与白颜色对比甚是明显。

王蔚也没急着喝,他虽是浪荡子,却也出生大族,什么蒙山茶、蜡面茶都是尝过的,和牡丹菜不同,在茶叶上,他喝出经验,是半个内行人。

水质清亮,次于江心水,高于普通沸水;茶只经过了“痷茶”步骤,并未煎煮。

陆羽在茶经中将“以沸水冲茶”称之为“痷茶”,现茶经尚未出世,世家大族间却已经有了烹茶的心得,各种步骤都有其特殊名称。

先嗅其香,随后王蔚轻轻呷了一口,菊花甘美中带有一丝苦涩,却并不麻嘴,味自然是没有顶级香茗好,比起饮品,他更觉像是药,可以清火养生的药。

王蔚感叹道“滋味甚妙”

“此茶如何制得”

莫文远道“不比顶级香茗茶饼,也就是将菊花花心挑出来后阴干蒸晒罢了,平日喝时候也不必大动干戈,只肖扔两朵放水中,有清火明目之用。”

“滋味不同于蒙山,别有风味。”

“可别同蒙山相比,我这花茶比那等香茗差远了,郎君现觉得别致,不过是没有试过以花做茶罢了,等喝多了,自然还是觉得蒙山更妙些。”

王蔚笑了“你倒是实诚,若是别人做了花茶,还不得夸得天上地下独一无二不可”

实诚的莫文远只是笑笑不说话。

在进行完了品茗的环节后,两人终于切入正题“王郎何故送上如此多花”而且种类还不一样,有的好有的坏,莫文远细细看过,黄色的牡丹价格甚至比之前迎来的花王还要名贵,等到宋朝时,“黄姚”甚至被官方定为牡丹之王。

这年头黄牡丹价格还未飙升,但也是价值连城。

王蔚忧郁望天“自吃过小郎君所做的牡丹菜后便念念不忘。”

“吾乃好酒之人,昨日回忆牡丹溜鱼片味道时忽想到小郎君当日曾提到过牡丹可酿酒实不相瞒,我欲求佳酿,故而搜罗各色花朵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