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3 / 5)

陛下也有一晚没有休息了吧”江玉珣认真地看着他说,“你真的不困吗。”

平心而论,江玉珣此言没有半点问题。

然而昨晚刚在这一点上翻过车的他,说完这句话心中就拉起了警报。

应长川千万别又误会了什么

自己真的不是在质疑他的体力。

江玉珣立刻补充道“你别误会,我没有那个意思。”

看到对方眼中的惊慌与懊悔后,应长川难得停下脚步,并反思了一瞬自己于阿珣心中的形象,是否有些不大正经

夏风中逐渐多了几分凉意。

围绕小筑轻淌的溪流也氤氲着多了些雾气。

一场小雨过后,暑气荡然无存。

第一片落叶自小筑不远处那棵柳树上坠了下来。

昼夜颠倒之下,十日的时间也变得格外快。

按照应长川原本的计划,这十日两人还要到昭都、月鞘岭上闲逛一番。

可谁知最后竟一步也没有离开燕衔岛的地界。

弹指之间就到了下岛的日子。

明日便要重新开始工作,生物钟绝不能再乱下去。

江玉珣虽然还有些困,仍强忍着没有在白天睡觉。

榆木制成的马车上铺了厚厚一层软垫,江玉珣靠在放了棉质靠枕的车壁上,并将车帘撩开小缝朝窗外看去。

知不觉立秋已过。

往年这个时候,百姓已开始准备收获粟米。

但如今亩产更高、营养更好的小麦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怡河两岸百姓日常所需,甚至于填满了粮仓。

他们也不再执着于播种粟米。

而是在夏收

之后,在田地里种满了白菜、菠菜等蔬菜。

上过学堂的百姓都知道,与“吃饱”同等重要的还有“吃好”。

除了肉食以外,各种各样的蔬菜与茶叶也必不可少。

此时田间地头满是正在种植菠菜的百姓。

不远处还有人在零碎的土地上开着荒。

有了新的效率更高的农具以后,能够参与劳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除了青壮年男子以外,孩童与妇人也能够拿起工具收割、垦荒。

自今年起,大周凡是青壮年劳动力不分男女均可单独立户、分田。

集中开荒得出的土地,以最快速度寻到了它的主人。

如今正在田埂边劳作的百姓或许不知道此举意义何在。

但自现代而来的江玉珣猜,过上差不多百年,大周便会因此举而发生改变。

大周所处的历史时期,还未形成后世那般严格的礼教。

单单前朝便有不少女子封侯的例子。

然而这终究只是特权和空中楼阁,随时都可能被收回。

只有自下而上,从田产经济开始的变革,才能让它从“特权”变为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权利。

并在未来衍生成为独特的力量。

“叮叮叮”

远处忽然响起一阵驼铃声。

坐在马车内批阅奏章的应长川也抬头看向窗外,同时随口道“这是去巧罗国的驼队”

江玉珣的眼睛瞬间一亮,“没错,今年棉花产量颇高,不但能够满足克寒的需要,还能多产一些送至西域”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什么般补充道,“等我们回到仙游宫后,应当就有自西域来的瓜果吃了。”

大周不但打败了折柔,且保全了以巧罗国为首的西域诸国。

大胜之后,不用再顾及折柔的他们,也不必改道克寒运送特产。

差不多就在获胜的同时,西瓜的种子便经北地传到了大周。

按照时间计算,这几日正是第一批西瓜成熟的时候。

江玉珣平常对吃的不是很感兴趣,见他忽然如此开心,应长川忍不住放下手里的东西说“爱卿若是喜欢,明年便派人在田庄中早早多种一些。”

聊到这个,原本还有些困的江玉珣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虽然期待西瓜,但还是摇头说“暂且不必这西域瓜果也不一定非常好吃。”

话说到这里,江玉珣的声音中忽然多了几分遗憾。

最早的西瓜与现代人记忆中的样子完全不同。

它的果皮与果肉皆是白色,尝起来并不甜,甚至于经络粗糙口感也不怎么好。

比起当做水果直接食用,百姓最早常用它凉拌、炖菜。

为现代人所熟知的里红肉绿皮的西瓜,还要再晚一点才能出现。

昭都附近的官道是由大石打基、碎石填隙,再铺黏土制成的,平坦程度堪比现代的水泥路。

但无

论什么路,都不免会落些碎石,马车行走间免不了颠簸。

木质的车轮突然碾过石子。

坐在窗边的江玉珣跟着倒吸了一口凉气“嘶”

“还疼吗”说着,应长川便将江玉珣扶入了怀中,并缓缓蹙眉道,“回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