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社死惯了,他的神情也比从前平和许多,完全一副见惯大风大浪的从容之态。
见状,泽方郡当地的官员也跟着严肃了起来“回江大人的话,是用木、草还有泥土制成的,都是就地取材。快的话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便可盖起一间房。”
江玉珣笑着朝对方点了点头。
此时屋内还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土炕盘于房间角落。
泽方郡冬季寒冷,取暖便全靠它了。
说话间,几人已经走出了房间。
当地的官员带他们向堂屋后走去“这里便是茅舍、猪圈。”
江玉珣一行人紧跟着他向后院而去。
当地官员方才说的“茅舍、猪圈”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大周及附近朝代,有能力的农户都会在家中养猪。
猪圈则与建在稍高处的茅房相连,形成颇具时代特征的“连茅圈”。
它既能节省空间、方便堆肥,又能减少污源。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后世考古人员也因此在各大墓葬中,发掘到了不少“连茅圈”的模型。
江玉珣所在的博物馆,就有一整排摆满了这类陶质模型的展柜。
看惯了缩小版模型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连茅圈。
他一边细看一边好奇地问“这些家禽家畜到从何而来”
见他感兴趣,泽方郡官员介绍得愈发细致“百姓若想,便可去官府租苗,待养成后再还等量的豕崽便好。”
“至于耕牛还有农具,则是一闾一套。”
这些边境移民以二十五户为一“闾”,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乍一眼看去有些像现代的小区。
除了民居以外,每个闾里还建有一座牛棚与小型粮仓。
这些粮仓皆是楼阁式,由木头制成,既利于通风、干燥,又便于防潮防腐。
本作者弃脂焚椒提醒您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如今的闾里看上去还有些简陋。
但已经具备了继续向前发展的条件。
听闻此言,江玉珣轻轻点了点头。
说话间他已经跟在泽方郡太守的背后,走到了屋后的空地上。
想起一行人千辛万苦自折柔带回来的菠菜种,江玉珣忍不住停下脚步。
此处似乎可以用来种菜。
这个时代的百姓吃饱尚不容易,大部分人还没有什么食用蔬菜补充营养的概念。
但是在江玉珣看来,这两样一点儿也不冲突。
他默默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泽方郡所处的位置,非常适合种植菠菜。
等菜籽再多些,便可将它推广于此地的农户之间。
马车顺着慈水向东而去。
沿途到处都是这样的闾里民居。
江玉珣坐在车窗边向外看去。
慈水两边满是半米宽的灌溉水渠,此时百姓还没有来,水渠与河流连接处皆以木板相阻。
他一边看一边忍不住道“我总觉得缺点什么”
泽方郡的土地非常平坦,褐色一片蔓延至天际,远远看去格外壮观。
“缺点什么”和江玉珣同坐一驾马车的官员忍不住疑惑道,“这边的闾里都是比照昭都附近的楼舍修成,按理来说应当什么都有。”
比照昭都建成
听到这里,江玉珣终于想起哪里怪怪的了
“我知道了”江玉珣撩开车帘向外看去,“昭都附近几乎家家有井,且又有怡河流过,一点也不缺水。但是泽方郡却和它不一样。”
发源于雪山的慈水滚滚东去,但是慈水的两岸却一片荒芜。
哪怕已经到了初春季节,仍然只有零星的绿意。
听江玉珣这么一说,坐在他身边的官员瞬间明白过来“对啊泽方郡这边一个闾里才一口水井,万一遇到哪年格外干旱,怕是要出大问题的。”
泽方郡的官员并非本地人,并未适应此地气候的他们,竟然在这种小事上出现了遗漏。
想到这里,他不禁后怕了起来。
江玉珣点头道“虽说这几年雨水充沛,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是应当在每个闾里附近开挖蓄水池,起码能保证一季的用水和灌溉。”
“对对”身边人连忙点头,“此事一定要第一时间安排下去,绝对不能等到荒地开垦完后才做。”
江玉珣一边说,一边向右手边摸去“稍等,我将这件事记一下。”
“是,江大人。”
江玉珣常把笔记本放在这个位置。
然而今天马车车壁旁什么都没有,他一不小心就摸了个空。
江玉珣顿了一下才想起
,自己的本册似乎是丢了。
想到本册上的内容,他不死心地向周围人问“不知大人可有在这驾车上看到我的本册”
heihei本册”身旁的人有些迷茫地摇了摇头说,“并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