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十一章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布……(3 / 7)

只剩下金银撞击生出的细响。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惊呼声打破了此地的寂静。

“陛下”

熟悉的声音自少年耳边响起“船上不便,免礼吧。”

“是,陛下”

江玉珣回头向背后看去。

身着玄衣的天子,不知何时竟也来到了这里。

他随手拂过一枝红莲,抬眸朝自己看来。

江玉珣下意识激动道“陛下,臣找到证据了”

“这些金银背后均刻着虔信士巩茂通的铭文,定是丞相准备拿来送给聆天台的”说着,江玉珣便转身拿着金锭,跃向应长川所在的船只。

不料下一刻就乐极生悲

江玉珣忘记了自己不在平地。

脚底小船因他的动作轻轻一晃,眼看少年便要失去平衡摔至池中。

他下意识屏住呼吸,等待迎接落水那一刻。

然而就在这一刻,江玉珣的腕上竟忽然一紧。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被应长川拉回船上。

“当心。”

淡淡的龙涎香混与荷香一道,自身前袭来。

江玉珣不知何时挽起衣袖,露出一片沾了荷露的皮肤。

没了衣料的阻隔,天子手上常年持剑形成的薄茧,也变得尤为清晰。

这虽然不是他头一回被应长川出手搭救,但不同于上次那般危急,今日江玉珣终于意识到应长川的手劲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小船晃了两下,慢慢稳了下来。

江玉珣连忙将腕自应长川手中抽出,并下意识道“谢了。”

谢了

这是什么话

众人皆一脸茫然地朝江玉珣看去,末了肃然起敬。

活久见竟有人这样同皇帝道谢

江大人果然是不拘一格

二百亩的陂池内生满了红莲。

陶瓮埋藏在莲花池的最深处,要想出去并不容易。

大部分玄印监与禁军,还留在莲花池中继续寻找其余陶瓮。

江玉珣则与应长川一道,带着挖出的两个陶瓮,坐在船上朝莲花池外而去。

为了保持平衡,这两尊陶瓮被分别放在了船头与船尾。

负责铸钱的钟官,也跟着应长川一起来到了这里。

此时他正拿着一块饼状白银,站在船头仔细对着阳光分辨成色。

过了好一会,钟官终于小心将它放回陶瓮“回禀陛下,这罐银铤是去年春季所铸,应当就是那批修堤银。”

接着,又拿起一枚金锭仔细分辨了起来“至于这枚金锭,应当也是去年所铸,具体来源还要细查。”

荷花池内曲曲绕绕,船不但怎么都行不快,且还会随着不知从何处传来的细波轻轻摇晃。

听着听着,船尾处一整晚都没睡的江玉珣,终于被晃得泛起了困来。

坐在船尾的他用力掐了自己一下,企图借此抵挡困意。

效果却微乎其微。

应长川的声音,不知何时变得忽远忽近。

半晌后,江玉珣的脑袋便似小鸡啄米般一下接一下地点了起来。

船头,应长川随手把玩着金锭“孤已有多日未见过二位司卜,不如便借此机会,将他二人邀至昭都小聚一场。爱卿以为如何”

钟官知道天子问的并不是自己,故而并未出声。

然而江玉珣竟然也没有出声。

江大人做什么呢

钟官愣了一下,忍不住略为好奇地向船尾看去。

接天成碧的荷枝从头顶扫过,正巧替少年挡住了阳光。

江玉珣就坐在这荷枝下,枕着船后的陶瓮沉沉地阖上了眼睛。

江大人他睡着了

我去,这也可以

他猛地眨了一下眼,确认自己没有眼花。

竟然有人能在陛下眼皮子底下睡着

钟官下意识回头,默默观察起了皇帝的表情。

应长川不由蹙眉。

身为天子,他从未遇到过如此大不敬的事。

他缓缓垂眸,正欲命玄印监唤人起来。

可余光却忽然看到,少年的手心,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磨破了皮,此时正慢慢地向外渗着血。

眼下,还有一片难以忽视的乌青。

停顿片刻,应长川放下手中金锭,转身看向钟官“爱卿所言孤已经知晓,先退下吧。”

“是,陛下。”

钟官被玄印监扶着,踏上了另一艘小船,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满怀敬意地看了江玉珣一眼。

似乎是把少年视作了自己为官的榜样

江玉珣是被一阵水声吵醒的,他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朝四周看去。

碧色的陂塘内生满了红莲,此时正随着水波摇荡。

不远处的岸边,还有几只水鸭在轻扇羽翅耳边的水声应该就是这样来的。

我怎么还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