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二河一路思绪万千,以前没有分家的时候,自己的愿望是自己这一房一年能够存上二两银子,分家之后短短两个多月,自己和妻子女儿就存到了能够在县城里面买房子的银子,这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同时苏二河也更加的坚定了不能和父母大哥再搅和在一起的想法。
家里种着七十亩地,一年能够收五六十两银子,但是所有钱都爹娘把控着,什么东西都是爹娘置办,置办衣服,从来都是只给大哥一家置办,大哥一家穿了了新的,自己一家便能穿大哥一家换下来的旧的。
想着这事为了供两个侄子念书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己从来也没有埋怨过什么。
可是爹娘大哥竟然为了让两个侄子过的好一些让苏颜去大户人家去当丫鬟,且他们根本没有让文重也去念书的想法。
自己本以为一家人是会相互付出,到头来在旁人心里却只愿意接受自己的付出却根本没有打算为自己付出。
这些年自己一家家里家外的忙却省吃俭用,已经够对得起他们了,以后,自己该好好为自己的儿女努力了。
苏二河一路都在想这些,不觉得时间过去,就已经到了新家。
苏颜和苏文重又欢呼雀跃了起来。
苏段氏和苏然迎了出来,二人已经把新宅收拾的一尘不染了。
一家人开始搬起了东西。
这个院子很宽敞,且房屋也足够多。
有一个正屋,两个侧屋,和正屋相对的屋子便是杂物房柴房和厨房。院子中间是一块空地,倒是正好可以种菜。
屋后则是有茅房还有养鸡鸭的地方。
苏二河和苏段氏住在正屋,正屋连着堂屋。
苏然和苏颜住在南屋,苏文重住在北屋子。
每个人的房屋都很是宽敞,有足够的空间放下衣柜书桌且放下这些物件以后还是很宽敞。
以前,苏二河一家住的屋子都没有现在的一个偏房大。
一家人都铺好了铺盖,把所有东西都归置好,这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很快就干完了。
干完了所有活,苏段氏去熬了一锅菜粥给大家喝。
一家人都觉得这日子过得像是在做梦一样,苏段氏说等过段时间再挣了钱,办完一家人的户籍之后,就给每个人都置办一床新的铺盖。
她们以前的铺盖都是苏二河和苏秦氏成亲时候的铺盖了,已然十分陈旧破烂了,上面已经打了很多次补丁了,虽然苏然和苏段氏的补丁打的都很好,但是东西实在是用的太久了,看着实在是不美观了。
搬到了新的房子苏然也很是高兴,这回住在了城里,就更能去试一试什么生意好做了。
韭菜馅饼现在是卖的很火,但是终究也会有很多有本事的人能够做出很好吃的韭菜馅饼,慢慢就会没有现在这么挣钱直到只能挣个糊口的钱。
之前家里太穷经不起任何风险便选了做韭菜馅饼这个成本低门槛低的路子,现在家里虽然买房子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但是每天都有进账,不存在面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问题。
苏然打算接下来在自己的韭菜馅饼摊位搭售甜奶茶,天马上就冷下来了,热乎乎的甜奶茶,应该会受到书生们的喜欢。
苏然并没有想着一下子就挣多少钱,有些钱,只能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去挣。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村口那间破屋子空了,苏二河一家人已经不在那里住了。
很多人都以为苏二河一家服了软回到苏家老宅去住了。
苏二河走那天得了苏二河家鸡蛋的人家已经听苏颜和苏文重说了他们一家要搬走去县城里面了,只是暂时还不想声张。
这些人家都能理解,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还有苏大河家里的那几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若是被他们知道了苏二河一家要搬走,不知道还要出什么幺蛾子呢,所以他们没有声张什么。
很快苏老爷子苏老太太还有苏大河一家就都知道了苏二河一家已经不在村口破屋住着的事情。
苏秦氏最先慌乱了,老二一家不在村口破屋住了,但是他们也没有求着回老宅,那他们去了哪里呢。
苏秦氏怒火冲天的就去找苏老爷子苏老太太,苏秦氏开门见山“爹娘,你们得去把老二一家找回来,大河一个人种地根本就种不了,家里的洗衣做饭洗碗的活计也总得有人干,总不能一直都是依依在干吧,依依又不是这个家里的丫鬟,还有,文安和文楼还等着老二一家卖馅饼攒下的钱在县城里面租房子呢,老二一家可千万得回来。”
苏老爷子嘴里也骂着“老二这个不孝子,竟然敢不声不响就搬到别处去了,看我不去衙门告他不孝。”
苏老太太连忙劝“你可别告他不孝了,不然他也得递状子要三成的房和地呢。”
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还有苏大河一家和村民们打听苏二河一家搬到了哪里,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
有人嘲讽苏老爷子“老爷子,你不是还等着老二一家为了搬回老宅去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