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第 62 章 施粥(2 / 4)

如果饥民数量众多,劳动朝廷赈灾施粥,自然随便哪里都可以。”

李承乾四人点头,再往前走一段,便看到路边横七竖八或躺或坐的饥民。

李承乾上次出城还是去看尹阿鼠被流放,那时候他在马车里看到百姓排队出入城,见有人穿着单衣,有人穿絮着芦花或者柳絮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他觉得那些人很可怜。

但看到这里的饥民,才知道那些人已经算幸福了。这里的人大多瘦得脱相,能看到的皮肤都黑紫溃烂,这么冷的天,他们随意睡在避风之处,身子蜷缩成一团。

好在衣裳还是齐整的,勉强能有一点温度。

陆德明看着他们身上的衣裳,对李承乾点点头“看来王爷施了不少衣裳。”

李承乾沉重的心情松快了一些。

到了寺庙门口,早有收到消息的人在候着了,李承乾被侍卫抱下马车,发现其中还有一个和尚。

二人上前行礼,自我介绍是长安县县令杨仲谦和本寺主持惠明。

李承乾先和杨县令打了个招呼,他们还有交集呢。当初李承乾带着阿牧破获西市拐卖案,可叫长安县和杨县令大大出了回风头,后来杨县令在奏表上也特意申明李承乾和阿牧的功劳。

李承乾“杨县令怎么会在这里”

“此处乃下臣长安县所辖,听说王爷今天要来,下臣自该陪同。”杨县令笑呵呵道,“王爷和先生,还有几位郎君长途辛苦,寺里已经准备好厢房和素斋,还请进去修整一二吧。”

李承乾摇头“我要去看施粥。”

杨县令迟疑“那里不干净,王爷想知道什么,待会叫人来问话便是了。”

“不要不要,我要自己去看”

其他人也点头,他们跑到这里,就是为了长见识玩教学生的,如果在厢房坐着说话吃茶,找来几个人问问话,那在府里也行,何必还要跑这么远

他们都坚持要去,杨县令便也不再多劝,领着他们去了。

粥棚当然不在寺庙里面,寺庙外有一块很大空地,是专门用来施粥施药的,这会儿上面搭了好几个粥棚,里面有人正忙碌着烧火煮粥。

杨县令解释道“咱们施粥一日两回,上午在巳时,下午在辰时,王爷来得早,这会儿才刚开始准备。”

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秦王府的粥棚,一则位置正粥棚大,二则管事之人他眼熟。

他噔噔噔跑过去“陈伯”

陈伯这才看到李承乾一行,连忙行礼“大郎君,陆先生,几位郎君,你们来了我听阿郎说你们要来看看,不过还得等一会儿,你们先坐着等一下吧。”

大家都忙着,他们哪好意思坐着等啊。

李承乾道“我们也帮忙吧”

这叫陈伯有些为难了,这几个最大的七十多岁,最小的李承乾五岁,能帮得上什么忙

陆德明捋着胡须笑呵呵道“老朽可做记录、算账等文书工作。”

“那陆先生就帮忙算账吧。”算账就在棚子里,设了两张简易书桌,这样笔墨不会被冻住,手也不会冷得不能写。

陈伯对杨县令道“劳烦您再给给添一套桌椅。”

杨县令即刻命人去办,不一会儿就带着一套桌椅回来,放在原本的账房先生旁边。账房先生也不介意,人家只是来体验几天,又不抢他们的差事,还能分担他们的活计。

人家还是小王爷的先生呢

杜构“我什么都能干一点,力气活也行。”

这个年纪的少年确实能干点活了,陈伯便让他帮着淘米,杜荷跟他一起,李承乾和苏琛则负责烧火。

李承乾和苏琛乖乖巧巧坐在火边的小板凳上,呼哧呼哧拉风箱,李承乾仰着小脑袋问来添水的人“我们要烧多大火,这个火会不会太小啦”

这人嘿嘿一笑“郎君们想烧多大就烧多大,没那么多讲究的。”

李承乾突然想起来“我们还带了蛋和肉”

这人一愣,连忙去叫陈伯过来。

陈伯想了片刻后说“我们会请饥民帮忙干活,把这些蛋和肉做为报酬给他们,您看可以吗”

“咦,还会请饥民帮忙吗”

“是啊,咱们没那么多人手,在饥民里找一些人帮忙,像那边劈柴的几个就是饥民,每次多给他们一碗粥,他们也乐意得很。”陈伯笑呵呵道,“托郎君的福,他们也能吃上好的了。”

李承乾探头看了看劈柴的几个人,果然个个瘦骨伶仃,他点头“可以是可以哒,可是我们带了好多东西,他们几个人吃不完。”

“郎君放心,现在天气冷,东西经得住放,这些东西能用上很久了。”

“好叭,就按你说的办。”

先生说过,不懂的东西不要指手画脚,他决定先观察观察。

此时,早早过来排队的灾民也在看新鲜“怎么来了几个孩子,他们来干什么”

“听说是来看看咱们,想知道咱们的事。”

“贵人家的孩子不在家读书写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