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户部尚书送上来的奏折,嘉靖面色十分难看,半天,终究是忍不住开口“这朝廷,怎么可能没钱了呢”
其实也不怪朱厚熜疑惑,藩王府类似小皇宫,朱厚熜在封地也经常跟着父亲处理府内事务。在他看来,挣钱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哪怕没和冼如星进行那日进斗金的白糖生意,随便寻个由头,也能捞上一笔。
小小的安陆都是如此,扩大到全国,不是更简单
结果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青州平叛要钱,给正德皇帝修陵墓要钱,西南赈灾也要钱
“朕怎么记得,国库里还有些剩余。”嘉靖颤颤巍巍地问道。
户部尚书无辜地眨着眼睛,“陛下,您忘了,那些不是用来给兴献太后修宫殿了吗。”
朱厚熜“”
尴尬地轻咳两声,嘉靖坐在龙椅上,茫然道“那众位爱卿,眼下可有什么办法”
好在朝廷上还有干事儿的人,杨廷和站了出来,沉声道“启禀陛下,想要充盈国库,无非开源节流两种办法,现在事态紧急,开源自然是来不及了,那么只能从节流入手。”
朱厚熜知道杨廷和这么说心中多半已经有数,于是连忙追问如何节流。
果然,杨首辅针对朝政弊端送上了一份完整的奏疏,其中主要分为三点。
第一,裁减的锦衣各卫所以及内监局的旗校工役,节省朝廷俸禄。
第二,停止京城里不急需的工程建设,收回正德当年宣府行宫中的金银珍宝。
第三,革除皇店,将京畿一带部分皇庄土地交给农民耕种。
前两点朱厚熜自然是同意,看到第三条的时候有些愣住了,迟疑道“这节流,跟皇店有什么关系”
所谓“皇店”其实也是正德弄出来的,由皇帝派专人进行管理经营,收入完全入皇帝的私账。
是的,正德自己还做买卖。一开始只是为了好玩,平日在宫中待的沉闷了就去店里扮做商贾卖货,结果时间久了竟然发现这些店真的能赚钱。他修豹房建行宫,银子花的如流水,有了皇店捞钱,自是方便许多。于是皇店越来越多,最早只是京城,后来蔓延到整个北方。而正德死了,这些属于皇帝的财产自然归了嘉靖。
杨廷和能说出这些话当然也思考许久,对着朱厚熜就是一阵输出。
什么皇店本身就是强拆民房修建的啊,什么管理皇店的提督太监们横行霸道,和强盗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啊,什么商贾们经常受到勒索,不堪重负啊总之朱厚熜要是继续管着皇店简直天理不容。
嘉靖被他念得无语,心中嘀咕怎么他堂哥正德搞出来的东西,他能开自己就不能开。
看出他的不耐,杨廷和认真解释道“陛下,如今各地乱象四起,不止青州,许多地方都有蠢蠢欲动之态。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之前朝廷的不作为,您乃新君上位,天下人都看着您的一举一动,还财于民,正是给百姓吃了颗定心丸,如此方能肃清四海之风气,就连下方官员想要横征暴敛也终归要犹豫下。”
朱厚熜听完对方的话,沉思许久。他虽然有些固执,也十分厌恶杨廷和,但终究是个聪明人,知道其说得在理,哪怕舍不得每年白花花的银子,最终还是同意了。
果然,三项政策实施下去,国家立刻削减了不少开支,百姓们也都拍手称快,纷纷赞颂起新君。
而这其中,刨除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们,最受伤的就要属冼如星。
看着手边厚厚的“皇店改造计划书”冼如星露出苦笑。
没错,在进京经过深入调研后,冼如星便将目光锁定在所谓的“皇店”上。
事实上,正德开的这些皇店如果利用得好,能起很大作用。
首先自然是商品流通,这些皇店分布于整个北方,之间可以停贮商货,方便物流。其次明朝商税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财政入不敷出与这也有关系,皇店做大后监管整个地区,完全可以起到督税的作用。最后还可以作为朝廷的耳目刺探情报。
至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冼如星也给了不少建议,然而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叹了口气,杨廷和心是好的,但革除皇店之后,这里面又有多少钱财能还给百姓还是个问题,大明官员就没有不贪的,层层剥削下,估计表面功夫大于实际作用。
罢了罢了,终究是自己的失误,冼如星将计划书放到一边,转手开始重新布局。
自打玄一请辞后,她便进入了无人可用的僵局,赵似露虽然培养许久,但女子终究是在这个时代活动不方便。安陆倒还好说,就那么大,众人相处久了都能摸清什么身份,但是倘若是京城,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光凭自己一个小小的御前道士,恐怕护不周全。
再者赵似露本身细致耐心,又值得信任,冼如星更想将她放在身边负责部分文书工作。
剩下的,挑挑拣拣,也就只有陈二狗了。这次进京,他兼职王府护卫,带了三十多兄弟,也跟着上了船,如今住在皇城外冼如星给安排的宅子里,正在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