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136 真地溜了 年代牛牛(完)……(2 / 4)

时千就看到自己跑进去,一口一个梨,吃得可香。

当时牛时千

这事他也不知道。

陈牛居然还搞偷拍,南音还配合陈牛,不告诉他。

镜头用梨又切回过去。

时千没能吃到当时那个梨,所以陈牛带他去山上找梨。

“牵牛花给我分了梨,我很感动。但我刚吃完,他就赶我去山下上工,感动原地消失一半。”

后面是热热闹闹的交公粮,犁出第一个五角星,牛放牛,时千爱听八卦的现场

陈牛科普了一点没用的知识,好比一人一牛如何犁田,犁田春耕应该有做的准备,要用到的工具和工具原理等等,现在很多用不上了。

但人们能通过那些画面和解说,粗浅地想象那个时代种田的辛苦程度。

时千看着看着,发现这并不只是他一头牛的回忆录。

而是他和陈牛一起的,像是双主角并行。

果然,后面陈牛讲述奶奶出事时,也讲了他们双方的视角。

既讲时千自己出行,蹲守徐有光去看奶奶张佩月;也讲陈牛自己去外面,土包子进城去找药的经历。

他们在为一件事而共同担忧,一起努力。

努力失败,又经历新的开始,还见证了一个不那么幸福的故事。

算不上爱情,只是一场命苦。

时千再一次看到“我夜偷之”,竟然有热泪盈眶之感,差点落下泪来。

他以为,那只是他和陈牛、林南音知道的“小姑娘”了。

甚至时千自己会是最后那个,不想此时又有好多人知道“她”。

通过对过往的回忆,也终于能解释清楚陈牛一个初中毕业生,为什么能在刚恢复的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没有哪一步是全靠运气,都是他抓着牛教学的成果。

在没有人看见的日子里,他努力了,且日日那般。

时千小声哔哔怎么不敢把我带你学数学拍出来呢,尽拍我不想学外语

不想学外语怎么了他是动物分局的。

不过要是真拍出来,那得成玄幻片。

太真实的东西,有时候反而没有人敢信,现实离谱得没有下线。

考试完,陈牛终于把杀野猪的锅给时千摘下来了,自己顶了上去。

出主意的徐有光也被暴露了。

“其实当时我没想到能骗人,是我徐叔教的。杀猪英雄到手,牵牛花的票就好弄了。很感谢我徐叔,给当时的年轻人我,开辟了新的思考方向。”

“当时大家口中都反对牵牛花跟我走,我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照顾好牵牛花,尽职尽责。”

“但我也坚信,我的照顾肯定更好,我给予他最多的尊重和爱护。”

“我也离不开它,我无法想象自己一个人独自活着。”

“我们很高兴地坐上火车离开了家乡。”

年轻记者拍下的照片,再次出现在镜头上。老照片穿过那个时间点,给电视机前的人们送来出发时那股意气风发的余欢。

后面的人和事也逐渐出现,照片变得多起来,后面还有了真的影像。

时千开始数不清,自己在电视机里看了多少次日升月落,看了多少地方的风景。

有的地方,他自己已经记不起来了。

他无意之时的坚持,莫名变得十分浪漫。

也可能是陈牛将里面的景色拍得太好,天地的辽远壮阔,田野的一望无际,山峦的青翠相印,破晓时的雾散如烟

当然,这些只是匆匆一撇,一个个日子背后,最重要的还是他们遇到的那些人。

王安磊这个老“浪子”西装革履地站在稻田前,很有气场。

镜子往下,扫了个全景。

老头就有些不满意“你就只拍我上半身不要拍全了。”

“哦。”

陈牛有点冷淡的声音响起,镜头又往下,拍出王安磊老了缩水后比水稻高不了太多的全身。

镜头下的王安磊还不知道,正经地说着自己写了好几页的稿子。

“牵牛花,其实我一开始不太喜欢他。”

“真的,我当时不喜欢牵牛花,那么大的力气,居然不爱干活,和我认知里的牛完全不一样。我心想,这头牛真懒,陈牛个不争气的,惯头牛和惯儿子一样。”

“后面熟了,我才喜欢上这头特别的牛。我把他当朋友了,就像人一样。”

“从讨厌到喜欢,这个过程其实不容易。人总是难以改变的,习惯先入为主。讨厌的人干什么都讨厌,对不对哈哈哈。反正我讨厌的人,我都不爱搭理他的。”

“但牵牛花算是特例,他还是怪招人喜欢的。”

“那个很多人知道的夜晚,雨下得好大,洪水滚滚而来,我都以为我们护不住试验稻了。当时需要大批量的稻种,不然想要再一次推进,不容易的,好时机也很难碰到。”

“搞砸那个晚上,我可能就不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