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周培公(1 / 3)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6402 字 3个月前

出京第一天,行至京外三十里的通州驿便停下来。

承办皇差是顺天府衙门,皇帝的行辕早已经整理、翻修妥当,随班跪倒,送帝、妃等人进入之后,还要应承内务府、礼部、京营等各级衙门,等到全数停当,早已经累得人困马乏,打不起精神来了。

不过,待所有人上了船,对于顺天府上下来说,算是歇了一口气。

然后一个喜气洋洋。

这般妥帖,考评岂不是一个优?

翌日,皇帝一行人坐上舟船,沿着运河而去,抵达了天津,两百余里,耗时一天。

刚刚过了午时不久,远处尘土飞扬,也不知道有多少匹马,卷地而来!

在驿馆门口等待的听差一路跑进去送信,天津知府几个人迎了出来,来者也堪堪到了眼前,却不是御驾,而是前导的侍卫大臣朱实。

后面跟着的是一众御前侍卫。

朱实从马上下来,不言苟笑:“可都准备好了吗?”

后者的笑容愈发真切了:“知府莫要太慌,面君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仪态,我晓得你们没几次面君,所以心情不一般!”

不管怎么说,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并且还被电视剧给宣扬,那么必然就有本事了。

在天津,除了让参将领兵保护驻扎外,还有数千水师在此。

海关的出现,让整个浙江苏南地区的货物大量在松江府出口,而且还有长江货运,可以是尽得人利地利。

现如今,满大明的城池,大多都执行宵禁,只有一些大城池则灯火通明,不受拘束。

“天津知府、臣周昌,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是没几次?那是没有。

但后来娶了一秀才之女,勉励而行,辞去官位,毅然决然的参加童试。

周培公心中一喜,皇帝这是在关注他,他忙道:

“天津百姓,自闻得皇上御驾将来之后,无不欢欣;均说,皇上登基二十年来,安抚百姓,圣心每有垂怜小民,百姓正想找机会报答皇上,此番皇上而来,百姓瞻仰天颜之外,更可以将这番拳拳孝心,上呈天子。

天津知府虽然位置重要,但却远远比不上北京城的一个四品官。

或者说这就是儒家的传统观。

宦官在前领路,肆意嘲笑着那些官员。

官场上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了就成。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胡吃海塞,乱用钱粮之事,自然是存在的,也避免不了的。

但常年的官场生涯,让他混身养成了一股气,气势远为不同,让长相被忽视。

赞了一句,皇帝就让其退去了。

“起来吧!”

同时,相较于知县,知府与后世的地级市不同,他没有自己的地盘,属于那种上传下达的角色,附带着一些监察之责。

他手中就有一迭周昌的履历,周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落魄无依。

再者,他为整个大明百姓消磨了多少苦难,苦一下百姓也没什么。

朱谊汐嘀咕着:“这好像是一部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文臣吧!”

故而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其人口突破了两百万,赋税四百二十万之巨。

夜里,他则乔装打扮入了天津城。

而天津府也因为海港和海关,再加上北京城庞大的消费能力,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繁荣景象。

“嗯!”

朱谊汐点点头,这一番话倒是有道理。

“天津的赋税,你整的也不错。”

通过贬低他们,让他心情格外的愉悦。

好嘛,他还准备来个报喜不报忧的。

周培公是做过小吏的,故而对于衙门的情况是一清二白,昔年的瞒报,充数等,在他这里根本就过不了关。

周昌心头一凛。

有的批评周培公任用私人,任人唯亲。

无论是如今还是后世,官场上一直秉承的是人治。

十万女工,男工,一起在工场中忙活,造就了这座城市。

周培公脑子灵活,善用律法,所以在地方上如鱼得水。

天下各府之中,苏州名列第一,年纳四百八十万块,依托瓷器,茶叶,丝绸出口,不知造就了多少的富人。

谁夹袋里没有几个人?

如果想要执政一方,必然要得到助力,自己人听话好用,仅仅是这一点就够了。

周昌见皇帝又上了车,直抵行辕。

据他所知,天津府的人口如今已经超过了百万,而外来的人工,则近十万。

“算了,算你识相,我就告诉你一句,金玉良言:陛下最恨人说谎。”

宦官说笑够了,满脸严肃道:“无论是祸是喜,都要如实禀报,莫要模糊过去,也没想遮掩。”

“谢陛下!”

从履历上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