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第一零六章 p8(4 / 6)

虫体内是有寄生虫风险的,有时候蝗虫死了,里头的铁线虫还在那边爬他没和朱棣一样害瘕病,是运气好。

朱樉就算身在灵堂之外,他的灵魂是在灵堂之内的。

闻声,又是大喊

“朱棣那是贪嘴,唐太宗那是功德无量,不能比,不能比,不一样的”

友友们现在应该是很少听到国内蝗灾的消息了,偶尔新疆那边有一点,但基本都ok。

上一回铺天盖地的蝗灾宣传还是非洲蝗灾蔓延到隔壁三哥家和巴铁家,我们为了御蝗于国门之外,派专家奔赴巴铁家援助。

嗯非洲沙漠蝗确实很恐怖,高达4000亿只,难以想象啊,看那视频密集恐惧症犯了,咱们国家每平米十几只已经被定性为严重蝗灾了,擦汗。

朱棣先脱口称赞“御蝗于国门之外,这兔朝,果然强”

至于那新出的名字,朱棣又是拧眉

“这三哥又是谁怎么还配被兔朝称一声哥”

他心中不禁为那兔朝暗暗着急这兔朝,已经有一个丑丑了,又有一个老大哥了,又来一个三哥,兔朝,你要争气啊这些国,都环伺在你身边,对你虎视眈眈呐

而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也在拼尽全力与蝗灾搏斗,朱棣也不例外,翻开他的太宗实录,随处都是赈济蝗灾的记录。

他不但赈灾,也预防。

大明会典记载,自永乐元年起,吏部就需要向各处下达指令,每年初春,派人巡视境内,看到初生之蝗,设法扑捕,务必赶尽杀绝。如果坐视,导致蝗灾蔓延的,罪之。

同时会追究到省级官员和巡视组成员的连带责任。每年9月、11月都需要定时下发文件提醒,此为永例。

如蝗灾爆发严重,他有时会派军队前往捕蝗。捕蝗结束后,会让御史前去复验。

宣德9年呢,朱瞻基还加派了锦衣卫、给事中、御史去捕蝗友友们看电视剧里那些冷面锦衣卫酷哥男主,想到他们抓蝗虫的样子,会不会有点好笑。

弘治7年,参考宋神宗的捕蝗诏令中百姓捕蝗可换钱粮的规定,“命两畿捕蝗,民捕蝗一斗,给米倍之。”

蹇义稍作纠正“汉书平帝纪里,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西汉的时候,就有以蝗换钱了。北宋时,只是指定成具体法律了。”

大家更关注的是冷面酷哥。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冷面酷哥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锦衣卫抓蝗虫的笑点。

猜测过去,就是以后会有很多拍摄锦衣卫的电视剧。

他们纳闷锦衣卫有什么好拍的。

朱棣大摇其头“还不如拍拍我怎么治理蝗虫,治理水灾。”

朱元璋点头“既然这政策不错,那就从现在开始实施吧。”

朱棣“”

等等,那算您的政策,还算我的政策

朱棣试图争取署名权“爸爸,要不我写个折子给你”

老朱呵呵一笑“就不用了吧这后辈,都已经说明白了。”

朱棣含恨,并当场好胜心起,暗下决心

未来的自己,做的这些,又算什么

我的未来,会比这未来,能干百倍

朱棣忧心百姓,因各地蝗旱等灾情,永乐元年4月,登基都10个月了,不曾修缮朱允炆焚毁的东宫,一直把它将就着当做自己的后宫。

还写信告诫弟弟朱桢,学学自己,别惦记着兴造宫室,且等民丰再说。

朱元璋那蕴含着死亡的眼神,落在了朱桢身上。

“嗯你也喜欢造宫殿”

朱桢呆呆站在原地,他排行第六,正好排在朱橚之下。

但是从头到尾,如今都这么久了,他终于出现了一次然后就是被骂吗

而更令他痛不欲生的是,老朱的数落喋喋不休

“哼,肯定是你上表想要朱棣拨款给你建造宫殿,你啊你,咱一死,你们一个个的就放浪形骸了是不是就撕掉了过去的伪装,放飞了自我,是不是”

朱桢眼神空洞。

我那时候在封地武昌,我也不一定知道其他地方闹灾吧。

我就是和四哥商量一下,可不可以造个宫殿嘛,有这么罪大恶极吗

爹啊,你还记得我当年随信国公汤和出征诸蛮,平定叛乱的时候,你还称赞我“真吾子也”,我也是为大明流过血,流过汗的

他想到了这里,看一眼朱棣,心中又兀自愤愤。

再说了,四哥他不修南京宫殿,明显是想修个大的,修了整个北平故宫

你咋就不说他呢

没有后娘也有后爹

但他对蝗虫的认知是比较浅薄的。

比如,实录里追思了,婺源县知县吴春卒于为民入水祷告蝗灾,最后溺死一事。

心肠不错,就是行为上,纯属白白迷信送死,有这时间门不如多抓几个蝗虫。

大家又尴尬又生气。

尤其是朱元璋。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