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第一零六章 p8(3 / 6)

黄河自己拍拍屁股夺淮入海了,却在华北平原留下了地上河道,泄水常常受阻,因而,哪怕漳水已经投入海河河系,也不能摆脱辣妈河的遗毒。

明清的小冰河让极端暴雨天气出现的更频繁了,漳河、卫河,从此泛滥成灾。大量沙荒之地出现,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可能还影响了地下水,大名地区居民饮用水都比较困难。

从1401年到1872年,471年间门,大名地区水灾次数达54次,每9年不到来一次。

实在太惨了,漳河还得了个“桀骜不驯的漳河”诨号,全是两岸民众的辛酸泪。

地下水他们明白。

井水就是地下水。

老朱摇头“确实,那时候,地里打出的井,井里的水,都是苦的,没法吃。也许,这就是土地盐碱化的后果之一吧。”他有点羡慕,“这后世的人,肯定是连土里有什么都搞明白了。既然明白了,针对性的用些对庄稼好的,撇去那些对庄稼坏的,这庄稼,还有长不好的道理吗难怪他们可以养活14亿的人。”

除了水灾,还有蝗灾。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先驱,已故的马世骏院士认为,“飞蝗爆发的主因是水、旱灾相间门发生”。

应在飞蝗可能产卵的地区主动治理河流,加固堤坝,避免因干旱导致大面积的河床裸露,不让蝗虫有产卵机会。

“适大旱,蝗集御前芦场中,亘数里。希言欲去芦以除害,中使沮其策,希言驱卒燔之。”蹇义背了一段宋史,道,“旱灾与蝗虫之关系,南宋越国公赵希言已认识到了,只是,他以为蝗虫与芦苇有关,原来避免河床裸露就可以了吗”

这也是在场众人都不知道的一点。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林认为,蝗虫产卵至少需要以下三大条件

一是要有荒地。

一是土地上要有空隙,植被覆盖率超过80,就会使蝗虫无处产卵。

三是1820的土壤含水量是蝗虫产卵适合的湿度。

朱元璋震惊道“怪不得说水、旱相间门,这得有水,又不能很多水。如此说来,不但治水会帮助减少蝗灾,植树也可以防止蝗灾这万事万物,还真是息息相关啊。”

反正,不稳定的水位,绝对促成了大名蝗灾的诞生。明代,这地方共发生了28次蝗灾,为县志记载以来历朝之最。

嗯不过明朝其他地方蝗灾也厉害,据统计,它共有205个年份都发生了蝗灾,占王朝总存活时长的743。也是前所未有的离谱数据。

朱元璋再一次觉得,自己治下的大明,摇摇欲坠,破破烂烂。

那破破烂烂的,就是被那铺天盖地的蝗虫,给撕咬出来的

朱权默算了算,震惊道“我们只有276年吗”

现场,突然一声痛不欲生的“啊”

那是朱棡,突然捂住了自己的胸口,就算是坐在椅子上,他也摇摇欲坠“你算错了吧再算一算”

朱权委屈了。

这么简单的算数,我能算错吗

“就算再算一百遍,也是2759”

他突然发现,现场里的大家的目光,突然变得阴森森起来。

这样森森如狱般的感觉中,他唯唯诺诺

“我我可能那个错了”

老朱破大防“搞什么,就咱们大明有小冰河期,其他朝代,都没有是不是这贼老天,就转给我们大明降灾殃吗看看咱们,不是水灾,就是蝗灾,还有干旱若是没有那什么小冰河,咱们大明,五百年也是轻轻松松的”

被赶到外头的朱樉,在外头大喊“不,老爹,你还有堡宗还有那小冰河期,肯定会过去的,后代那兔朝,就没有这小冰河这证明,还是我们大明,活得太短命啦”

老朱觉得自己早晚要被这些儿子气死掉。

他颤抖的手指,再度指向朱樉。

好在,在他发话之前,光幕又开始说话。

否则,这朱樉,高低要被拖出宫去。

u这时候不得不感叹一句,都说李世民吃蝗开启了我们华夏吃货民族的吃蝗大业。

但现在,我们吃的都是人工养殖筛选后,富含营养的蝗虫一般为中华稻蝗。

朱棣抱头。

后代人都在干什么啊。

野生的蝗虫居然不够吃,还要人工饲养来吃

怎么回事,普通的东西吃多了,要吃一点刺激的是吧

而且吃之前,需要清理干净内脏,浓盐水浸泡高温油炸杀菌。或者磨成蝗虫粉当宠物饲料,给它们增加蛋白。

大家一愣。

宠物可以吃蝗虫粉,听上去还挺有营养的

但朱元璋骂道

“谁会用油去榨蝗虫啊你家油那么多啊这不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吗”

他心中也有点酸溜溜的。

感觉大明的百姓,和那兔朝的百姓,差别也太大了。

就有点生气。

李世民吃的活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