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不可”
袁绍话音刚落, 陈琳便站了起来。
“周易中有言,即鹿无虞,谚语中还有说法, 言及掩目捕雀, 不可欺以得志,捕猎尚且是这样的情况, 何况是国家大事”1
陈琳朝着袁绍拱了拱手,以示自己并无对袁绍不敬的意思,继续说道“我知大将军如今所面对的情势危急,上有所迫, 必行不得已之举。但令人盘踞河东, 诈为迫使之策,绝无可能无有后患,此为自欺欺人”
“以强兵为外援聚会于京畿,必以强者为雄,届时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功可成否尚未可知,秖为乱阶却是必然琳请大将军三思。”
何进一听陈琳这话也不免犹豫了起来。
他朝着袁绍看去,却见对方面色从容,显然没有被陈琳这番质疑给说退。
“本初,有话直说便是。”
袁绍回道“我知孔璋所忧之事, 以外援上临皇都, 一来有损于天子权威, 如若操作不得法,只恐有更大的反扑,一来若董仲颖有不臣之心, 难保有他祸。”
袁绍难道不知道董卓本事吗
当然不是。
连刘宏身在病中都觉得,董卓此人自西凉崛起,从结交豪强之时便已显现出枭雄气度,必成后患。
此人非但手下有一众西凉武将拥护,有兵行赫赫之势,当年孤军深入追击韩遂等人被围攻的时候还能沉着冷静,行奇策脱身,身边必定有智谋之士。
这样的人物若是给了他正式出兵河东的机会,只怕要出大事。
但董卓也有着比谁都明显的短板。
在如今这个极重人品出身的时代,在袁绍看来,他是没有越权机会的。
正因为如此,袁绍继续说道“因叔颖在此,有些话我说了得罪人,董仲颖如今虽因平西凉之事受封为前将军,可其出自临洮,无有中原根基,纵兵屯河东,欲再进一步极其难行,更有将军以上位之威从中节制,加有北军五校戍守城郭。凡此种种早做筹备,此便非孔璋所言即鹿无虞,乃是有的放矢。”
当然他并不会多说的是,董卓在升官途中曾得到过袁氏的提拔。
这份提拔并不算太多,起码还不到让袁绍将董卓彻底归入袁氏故吏的程度,但在现如今这计较名声的环境里,董卓若再得了他这番相助,无论如何也该对他袁氏感恩才是。
他话说到此,朝着董旻投了一眼。
董旻先前为那西园八校和度辽将军的人选所恼,很是记恨了世家一番。
若非刘宏没将他那醉话张扬出去,他早该跟袁绍闹起来。但他也没少想到自己被针对而淘汰的情况,暗中对袁绍这等世家子心怀不忿。
不过他这会儿脑子转得也不慢,情知这很可能是兄长在年前与他所说的机会,他连忙在旁补充了一句
“大将军请放心,我阿兄对大将军素来敬仰,先前不愿为少府与青州牧,也确实是因阿兄自年少便与凉州豪雄结交,不舍离去。若大将军有令,阿兄必当遵从。”
董旻这话说出了就差没指天发誓的样子。
说实话,何进瞧着他这举动,是有几分亲切感的。
也不知道这种亲切感是因为大家的出身都不高,还是因为董旻瞧着也不太像是会动脑子的样子。
以至于他听董旻说什么“大将军有令,阿兄必当遵从”,只觉自己在听的是什么仗义豪侠之言,其中还真有那么些个可信度。
但还不等他对着董旻答应下来,在场的人中又有另一人站了出来。
“我还是觉得此举不妥。”
何进循声望去,见开口说话之人乃是郑泰。
郑泰郑公业乃是举孝廉出身,却不肯接受公车征辟,而是与豪杰多有结交,以自家的四百顷田地供养义士,名闻家乡。
何进在掌大将军权柄后听闻此人名声,将其征用到了手下,对外的官职则是尚书侍郎。
因他对天子征辟并不放在心上,反而投效到他的门下来,何进对他还是有几分特别好感的。
他问道“不知公业有何意见教我”
郑泰跟袁绍这等还要因为董旻在场而维持个面子的家伙不一样,他日后能与何颙等人一道密谋刺杀董卓之事,可见是个暴脾气。
他回道“董卓此人,虎兕之材也,进击韩遂已成,尤有贪念,孤军深入腹地。又有狼戾贼忍之象,虽有叔颖为之作保也不可妄信。大将军这是先除一祸,又来一事”
“西凉贼子贪狡反复,多见于行,那董仲颖先时不愿解兵权归于中央,若有堂皇之由驾临中原,届时又该当以何种理由令其回返更何况,事留变生,殷鉴不远,望大将军谨慎处之。”
董旻下意识就想要与郑泰来上个当庭论架。
但郑泰如今年不过四十,又有豪武之貌,此时坦荡视来,让董旻不由担心跟他吵架是否会词穷。
他只能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何进,很有一番我们凉州也有老实人,当真吵不过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