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更合一(3 / 7)

送折子来禀报。”

哪会跟施世纶一样当场就拒绝,说不给就不给的。

康熙记得施世纶是荫生入仕,之前也跟着施琅领水军收复弯岛。

施琅回来后,就地养伤,其他人都被康熙提拔了。

弯岛要设郡县,他这个次子要是愿意,就能留下成为一方官员。

这弯岛是施琅亲自打下来的,当地百姓对他们施家尤为感激,施世纶要留下做当地官,必然能顺顺当当。

可是施琅身边跟着去的副官和次子都不愿意留下,自请去云贵尽一份力。

毕竟那边连连征战之后,如今是百废待兴,需要的官员不少,却不是个享受的地方,很多人都不大愿意去。

他们却觉得合适,一来避嫌,二来也是大展拳脚之地。

施琅身边好几个人联名递了折子来请求,吏部来请示,康熙就索性让他们不必重新回到京城那么麻烦,直接去云贵赴任。

前后这才两三个月的功夫,施世纶就跟督军扛起来了。

当初联名的人比较多,康熙略略一扫就允了,如今回想起来,里面确实有施世纶这个名字。

施世纶没特别提自己是施琅的儿子,康熙那会儿看见也就没认出来。

毕竟施这个姓氏不算少见,康熙一时也没想到会是施琅的次子。

康熙都没让人把督军送回来审,直接就地处决。

施世纶押送到半路也放回去继续当他的官,甚至还被他反手提拔为从五品。

对荫生来说,施世纶这个晋升速度就相当快了,立刻就拔高了不少。

康熙摆明就是让当地人看明白,谁是谁非自己还是心里有数的。

无罪的就放回去还提拔,有罪之人直接就地处决,让所有人都看见。

别是以为人押送回来,到处求情一番就能轻轻放过了。

离得那么远,当地百姓又不可能打听到京城的消息,自然容易误会。

康熙索性也不把人放回来,给当地百姓直接看着督军的下场如何。

这种血腥之事他没说出口,只直接写在密折上,交代底下人去办就足够了。

李德全恭敬接过密折,转头就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去。

路上遇到施世纶,领头的直接把人放了。

施世纶还满脸茫然,被人恭恭敬敬从囚车里放出来,侍卫还扶了他一下。

其实他这一路上,侍卫对自己都算客气的了。

毕竟督军是什么样子,别人不知道,跟着督军的士兵是看得一清二楚。

只是碍于对方钦差的身份,他们不好说什么,对被冤枉的施世纶就比较客气。

吃的都给够,士兵吃什么,就给施世纶什么,用水也不吝啬。

除了囚车有点小,施世纶在里面不好转身之外,就没什么不好的。

天公还作美,一路上没下雨也没大太阳,就一直阴天,吹着点小风还挺舒服。

押送的士兵们都觉得老天爷估计都看不下被冤枉的施世纶,才没暴晒也没下暴雨,对施世纶就更客气了。

这会儿收到密折,就地放人,士兵们的动作就十分利索,三两下就把施世纶给放了。

后边还有准备好的马车,让他在里面简单擦拭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恢复原本翩翩君子的样子重新回到赴任的地方。

看见他平安回来,守在门口的当地百姓满脸笑容,欢呼着簇拥施世纶进城。

得知他升官了,当地百姓还十分舍不得,送了不少自家的特产,塞满了一车。

施世纶丈二摸不着头脑,觉得天高皇帝远,是怎么发现督军的不对,然后放了自己

他以为是亲爹施琅去宫里向康熙求情了,还写信去感谢,被施琅回信骂了个狗血淋头。

施琅才没进宫求情,这段时间为了避嫌压根就没进宫。

他心知次子这个孩子油盐不进,放走叛军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分明就是被人陷害。

施琅一直担心这个次子太倔强了,很容易得罪人,索性让人盯着一点儿,有什么不对就赶紧送信过来告诉他。

果然就出事了,施琅最后一次进宫的时候跟康熙闲聊起自己的儿子,就故意偏偏落下施世纶这个次子。

康熙当时没有问,回头肯定会打听一番,然后很快知道施世纶的事,印象更为深刻。

果然跟施世纶想的那样,康熙派人仔细查过,证明施世纶是无辜的,就处决了督军,放了次子,还提拔了人。

施琅暗地里松了一口气,他这走的也是险棋。

当然施世纶无罪放了还被提拔后,施琅赶紧进宫谢恩,又跟康熙告罪。

毕竟他跟皇帝耍了小心思,康熙这会儿肯定发现了。

康熙似笑非笑看着施琅,确实再迟钝也发现他的小计谋。

但是施琅为的救下施世纶,却也没有直接出手干预,只让康熙的印象稍微深刻一点,知道是施世纶就派人仔细查探一番,没冤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