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万应锭(2 / 4)

程大人敲打了一句“不过咱们都是为圣上办事的,差使若是办砸了,别说是二殿下,就是当年的大殿下三殿下再活过来,也是救不了的。”

说完这话,程大人便闭目不语了。

曹大人张了张嘴,想要开口为自己推脱几句,却又说不出话来。

他意识到周围的大人们似乎都在不露痕迹的打量着自己,一时暗暗叫苦。

他心底暗暗后悔,就不该听那人的话用这法子谋财,这钱拿得烫手,一个不小心便是要丢了性命的。

第一场考试终于结束,看着号军收走了卷子,赵云安才微微松了口气。

乡试时,各地的规矩有所不同。

在京城的时候,两场中间是可以出入贡院的,但在云州却不行,他们只能在贡院之内活动,但不再拘束在号房之中。

两场间隔的时候,考生们便都出来活动活动。

赵云安也连忙起身活动了一些身体,又炖了一锅腊肉蔬菜粥,趁着休息的这会儿填饱了肚子。

即使能自由活动,考生们相互之间也是不能说话的,更不能聚众聚集。

赵云安扫了一眼,发现三天下来,大家的状态都有些萎靡。

休息了大半日,便又到了第二场开场的时间。

赵云安吃饱之后活动了筋骨,这会儿精神头就又回来了。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与第一场不同,主要是一道五经题,另外还有诏、判、表、诰书各一道,要求都在300字以上。

对于普通的考生而言,这一场也许是最难的,因为诏、判、表、诰的规矩繁杂,又不是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

可对于赵云安来说,这一场倒是分外的简单。

从年幼的时候,他便在大伯的书房里翻阅这些,等到考试之前,赵云衢更是直接把他提溜过去,将自己的公文全拿出来,让赵云安帮着处理了一段日子。

从小到大的熏陶,再加上考前突击,赵云安掌握的很好。

唯一要注意的是避讳,偶尔写得太快,他总会把避讳的东西给忘了。

到了第二场,赵云安已经有了经验。

比如上茅厕之前,他就先拿出香片塞住鼻子,难看是难看了一些,但是管用。

几次下来,赵云安已经能对茅房的狼藉视若无睹,迅速解决完离开。

再比如早上吃好一些,因为天太热,中午晚上通常没胃口,人要是一直没吃好,后头第三场就得没精神。

因为带的东西周全,赵云安磕磕碰碰的,第二场就这么顺利的过了。

中间又休息了大半日,第三场便马不停蹄的开场。

与第一场第二场又不同,如果说第一场考究的是考生的功底,第二场考究的是书面议论文,那么第三场便相对务实一些。

第三场公有五道,都是针对时务策,赵云安扫了一眼,惊讶的发现五道题里,倒是有三道都与今年的高温大旱有关。

赵云安深吸一口气,心底再一次佩服自家大哥。

出发之前,赵云衢便猜到此次科考,很可能会考到高温大旱,特意寻来历年大旱时期,朝廷做出的一些应对。

心中有数,赵云安还有远超过当前的知识储备。

两厢结合,他从中选择最能实践,效果最迅速的法子,一一写下。

其中有一些是古人就曾用过的,又有一些是他自己琢磨出来,出发之前写给赵云衢的。

一番挥斥方遒,赵云安写得酣畅淋漓。

到了晚上,他照旧没有熬夜,即使挂着油布闷热,赵云安还是将油布细心的全塞好了,又将卷子撞在油布袋子里高高挂起。

这是进入贡院之后,每天晚上赵云安都会做的事情,无一晚例外。

这样做确实是太小心了一些,但小心无大错,赵云安宁愿每天费这个功夫,也不想去赌运气拼万一。

做完这一切,赵云安才松了口气,蜷缩在板子上睡着了。

这一晚注定不会平静,板子太过于窄小,赵云安总是睡得不踏实。

午夜时分,忽然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落下。

赵云安整一个惊醒过来,冷得一个哆嗦

他翻身起来一看,惊讶的发现外面居然落了冰雹,一颗颗有拇指大小,已经在地上积攒了薄薄的一层。

大雨夹杂着冰雹,就像是不要钱的往下撒,连带着一直居高不下的温度,一夜之间便降低了许多。

赵云安顾不得自己,连忙检查了一番号房。

他很幸运,这个号房虽然看着破旧,但屋顶却是好好的,只有角落处有些漏水,睡觉之前他又垫上了一层油布,所以挂着的考卷完好无损。

确保试卷无损,赵云安松了口气,这才意识到冷。

降温太剧烈,一个不慎便容易着凉,赵云安又翻出考篮里的一件薄衣服披上,果然觉得暖和了许多。

虽然号房没大问题,赵云安也已经睡不着了。

冰雹砸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