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颖余下的月子时间,在近现代的银行、金融法的基础上起草将应用于这个时代的第一部这类法律,并且做了一些名词解释。又对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司法机制设计、制度建设规划。
这个时候书颖才发现,这个时代的政府财会还很粗糙,数学和财会人才极度缺乏。凭现在的基础开始培养算术和法律人才,要建好一个适应地方改革的草台班子也起码要几年时间。
有书颖新党、旧党立规矩,两派在朝堂上的无义骂战少了一些。书颖大力支持实用主义和不停止变法,还要推行管理冗官,首先从荫官参加考试择贤入手,得罪了一大批家族,被旧党在底下骂作牝鸡司晨。
很快到了初夏,书颖起草,由政事堂大臣参与修订的银行法、金融法出台,但是还无法执行。执行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起码要等银行和执法机制建立,以及新的复式会计法推广后。
她又将历史上工业革命前后的缝纫机设计出来,找到铁匠、铜匠、木匠、制造绣花针的工匠分工打造标准化零件。从而组装成了这个时空世界历史上第一台缝纫机,经过三次改进,基本定型。
书颖出月子后就调了孟承志出京,另外再选了几个武进士出身的人给他当助手。
安排好孟承志后,她将内政事务交托苏沅等人,带了王甫和新党青年力量出巡光州,欲传授他们“以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实业兴国、工业兴国”的思维和近现代化的税收、财政方式。
书颖视察族人建的玻璃厂,然后整合族人的土地设立“工业新区”,族人以土地入股。
书颖再诚邀几十个铁匠、铜匠、木匠老师傅迁居光州工业新区,设计以家庭家族为核心的零件小工厂,并且无息贷款给他们创业。
书颖指导成立缝纫机的零件、组件的一层一层的零件组件小工厂,每个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小厂只负责一两个零件,并且负责自己的零部件组装到前一个采购的组件上。
将缝纫机生产线的每一层都私有化,小工厂所有权属于工匠老师傅为核心的家庭或家族。
然后由她个人、娘家、叶氏族人与朝廷共同出资成立缝纫机组装大工厂,负责向上一道工序的各大组件小工厂签订合作契约和购销合同。而这些工厂又与产业链上游的各零件工厂签订采购合同。
每一个分工的工厂都自己做品控,自负盈亏,如果零件组件不能按照要求规格向生产线下一道工序的工厂交货,不但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将折在手中,并且因为采购了前一道工序的组件,他们会拖进一大笔资金进去。
书颖负责技术和标准化核定,负责规划分工产业链条上的各个工厂,充分利用类似家庭联产承包制可以刺激的劳动积极性的原理来组建缝纫机产业链。
书颖明白,就算是在现实社会的七八十年代,人民那么穷的时候,很多农民家庭成亲还要买一台缝纫机做聘礼或嫁妆。
因为对老百姓来说穿衣吃饭都是硬性需求,而妇女拥有一台缝纫机和为家人手工制衣缝补是两个维度的生产效率。
缝纫机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如果妇女能从繁多的制衣缝补劳动中解放出更多时间,妇女就能为这个家庭做更多别的事,丈夫和孩子都跟着受益。
这个时空的这个时期,除了失地流民,臣民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会比那个时代差,而富户和官宦家庭甚至有钱多了。概因就算现代社会的七八十年代,农民的生产并未实现工业化,而特殊时代原因,那个时期的商品经济还不如现在时空。
缝纫机起码有几十年的大市场,这能将妇女的时间进一步从制衣补衣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王甫和新党青年军对已经成规模的玻璃厂和新规划的缝纫机产业链集群叹为观止。
玻璃厂产业链除了每个人的人头税之外,就凭工厂已经每年可以向朝廷缴纳50万贯钱。在光州的叶氏主要由叶世钊选出的三房人做主,三房人家主能识字,并且有一定的能力,互相制衡,若有分歧还是要问京中的侯府的意思。
大部分有勤劳和责任心的叶家族人都有了工作和多多少少的股份,靠工资、分红、公司小项目承包可以过不错的日子。
少部分出自叶氏的二流子和恶霸也被叶家父子三代压制住,所以书颖宗族在光州一带民间的口碑不差。百姓农闲时也乐意进叶氏玻璃厂打工,因为叶氏基本不会把工资拖到来年。
缝纫机产业链在发展成熟时,每年在各小工厂和总厂的税收、朝廷利润分红就能达100万贯,加上分销商家的税收收入,则会翻倍。
书颖规划工业新区的建设,开完了会,便回临时行辕给孩子喂奶午休。她孩子现在五个月了,所以她仍然会自己给孩子喂奶,不会全交给奶娘。
等孩子喝饱后完全睡着了,她才将其放在了婴儿床上,盖上一层薄布,她自己卧在榻上休息。
书颖实在太过疲倦,不一会儿睡着了,梦中感觉到有人在她身边。
她想让自己醒来,可是长时间的工作、带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