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草创, 也没有什么娱乐,西州城百姓最常干的就是聚众唱个歌、吃个饭、打个架。晚间,外面的歌声飘过来, 里面的人也在吃着晚饭。
祝缨问陈放“今天累着了吧”
陈放笑道“路虽走得多些,但看着一派欣欣向荣, 倒不觉得累。”
“既然不累,想不想再往西北折去瞧瞧”祝缨又问。
陈放道“西北番人么”
祝缨点了点头“过了西州, 就与西番接壤了, 那边一道山口, 山顶上冬天已常能见着雪了。过去之后又是群山绵延, 越往西越冷, 也是苦寒之地。人一苦, 就容易悍勇。当年与西番议和也没想着能够永远太平, 你们都是年轻人, 看一眼西番, 没坏处。”
陈放与王允直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兴趣, 陈放道“还请姑姑多多指教。”
“好说。”
陈放又开始担心衣服带得不够厚实,南下并不需要带太厚的皮裘之类,所以就没有准备。现在要去冷的地方,弄得他和王允直就有些狼狈, 想派人去外面买,外面一个大工地,哪有卖这个的
好在祝缨搬家,库里好些历年从京城带过来的东西,拣好的皮袍给他们准备了两件。她自己倒无所谓,梧州的山里冬季的气温也比较低, 冬衣她是尽有的。
休整一天之后,祝缨就又带着他们往关隘进发了。这一趟,祝缨没带上张仙姑,留她和花姐在家收拾屋子,随行的都是轻骑。
路上几乎没有驿站,只有几个简陋的落脚点。普生头人在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这个东西,这几个落脚点是祝缨拿下西州之后简单搭建的,路自然也不可能是很好的驿路,只是经过简单整理的土路。
所谓简单整理,是指,路中间有什么大坑之类的,填填平,路上不知怎么的长了株灌木,拔一拔。剩下的就比较随缘了,都是千百年来人和牲口的脚踩出来的,当然也有车辙压的,车辙印就多是近来留的痕迹了。
王允直和陈放颠得脸色发黄,陈放道“明明是平地。”
祝缨道“就快不是了。”
陈放的脸更黄了“还能更颠”
“过两天,就要上山了。”
“诶”
“没有一道山拦着,这边怎么能这么暖和山外有山,再外就是苦寒之地。”祝缨比较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西番人南下东进,会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是气候,也是容易生病,而且生活不太适应。不过吉玛族里据说有部分人,先祖就是越山而来的,渐渐地也被同化掉了。
普生家与西番的联系,并非偶然。
陈放与王允直听新鲜故事,渐渐听得入迷,也不觉得路上苦了。不知不觉就到了山下,陈放仰头一望“这么高”
“那里位置好。”祝缨说。
过个关又得爬山,骑马也比较危险,大家又都下山步行,爬到关口,王允直两腿发抖。祝缨再给他们指着对面,讲着风土人情“两边是有贸易的,这边有谷物、布帛、茶、盐等等,那边牛羊皮草马匹也有盐等。”
王允直惊奇地发现对面山上居然也有一个小小的关卡“他们也设卡”在他的印象中,凡与蛮夷相交的地方,都是朝廷这儿设“某某关”,拦着外族进入。
祝缨道“对,他们也有城,只不过边界模糊。”
王允直以为,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他又有了新的认知了。
对面有关卡,他们俩也就不再要求深入观察,住了一夜又被祝缨带回。回来的路上,又遇到一队商人迎面而来,见到她们,商人忙下路避让。王允直勒住了马,问道“你们贩卖的都是什么呀”
商人低着头,只管不说话。王允直又问了一遍,商人还是不说话,他也不尴尬,只微笑着对祝缨道“前辈,兴许是我没说明白”
祝缨看了看商人的服色,用了西卡话又问了一遍,商人才答“一点茶叶、朱砂。”
王允直忽然醒悟是语言不通这些日子周围的人都说官话,标准不标准的别说,好歹大部分能听懂。实际上,在整个安南,大部分人口是不懂官话的。
他轻轻地说“前辈要治理安南,殊为不易啊”
祝缨道“所以啊,你们回去,尽早上表说说驿路的事儿才好。”
陈放道“那是一定的”
修驿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包含了种种作业,祝缨干工程是有经验的,安南也听她的,陈放也有一点经验,但朝廷不一定听他的安排,他得回去请示。于是,两人又带了祝缨给皇帝的谢表,以及一些礼物,原路返回。
祝缨在西州为二人饯行“阿炼也要回去博州忙秋收的事情,就让他陪你们走前半程。到了博州,他会安排人护送你们到梧州,到了梧州有赵苏继续护送出山。进入吉远府,我再管就不合适啦。自己路上小心,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二人一路疲惫又新奇,此时既盼望早些回京,又想多看些东西,心情十分矛盾,道别的话都说得十分勉强。陈放明知修驿路的提议是祝缨的,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