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了,谁也找不着谁,上哪儿找去大人,不是我说浑话,再没粮,我这些兵就要变成匪了活人不能叫尿憋死不是手里有刀,肚里缺食儿,想叫他不抢,也是不能够的。”
祝缨点了点头,问姚姓青年“愿意为我做事吗”
姚姓青年道“只要能报父仇愿为大人驱使。”
祝缨道“好,想报仇,得先把家守好。助我安置难民,我为你写荐书给郑侯。”
青年大喜“多谢大人”
祝缨接着查看本县的档案,却见旧案也被烧得乱七八糟了,再到粮库里看,只剩下一些被踩在土里的谷粒。这些人并没有说错,确实被抢得很惨。祝缨又临时征人把粮库给修了,准备接城外残存的粮食。
王刺史道“只怕也是不多的。”
祝缨道“我自有安排。”
对,是被烧了不少,但是总归有一些,能够暂时糊口的。
祝缨先对父老们道“如今大敌当前,当共克时艰你们家中有子弟的,都给我现在就去,把人带来。”
父老们互看一眼,姚姓青年先说“我这就去叫人”
其他人也响应“是”
“要快。”
“是”
他们匆匆而去。
祝缨又看了主簿带来的人,一共十来个,个个忙得焦头烂额。这些人,平时敲竹杠、刮油水欺负百姓是有的。如今城破,有的家人罹难,有的同僚被杀,倒都生出了一股同仇敌忾的情绪来。
本城主、副两位长官都死在破城之时了,现在剩下的这些官吏度日如年。跑,怕朝廷追究,不跑,场面不好收拾、胡人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杀回来。
祝缨先安抚了他们“朝廷已然知情,郑侯正率军赶来。当务之急是安抚,要许城外百姓入城避难。”
“已经许他们入城了,只是城中缺粮。”
“我知道了。”祝缨说。
她看了看这些人,说道“识字的出列”将人分成两部分。
过不多会儿,乡绅们便带着自家子侄,气喘吁吁地过来了。乡绅人家的子侄,识字就比普通人多。
祝缨正好用得着他们,把他们联通本地官吏搭配着分到了苏喆等人的手下。
祝缨道“苏喆,出安民告示,宣示我来了。陈放、项乐,带将识字的,清点户口,将百姓安置,青君、林风,肃清街面,不许有人趁乱打劫。校尉,加固城防,以防胡人再次攻城。项安,接管仓储。主簿,将城中青壮召集起来,校尉派兵同行,能收多少粮就收多少。卓珏,行文冷将军,这里的兵士他得管。他要管不了,我与郑侯联络”
听到她在下令,王刺史与校尉都有些放松,这些命令听起来还挺靠谱的。王刺史心中还有些忐忑没见天使后面带着押运粮草的车队呀这要怎么弄
祝缨却又向乡绅们露出了忧郁而和善的微笑“危急之时,还要诸位父老体谅,救此困噩。”
父老忙说“不敢。也是守卫乡土。”
祝缨道“好。朝廷的粮草要过些日子才到,咱们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眼下城外还残存些庄稼要收割”
祝缨的意思是,不是先收再发,而是将残存的、没有被完全烧掉的土地分片,清户口时,每户多少人分多少亩地,你自己赶紧去收,每亩上交若干充实府库,余下的自己拿回家里。也不分是谁家的田了,别人饿死了,没人守城,胡人来了你有田也没用。
土地最多的还是本地的士绅大族,得跟他们商议。
父老们面面相觑,里面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慨然道“胡虏南下,我等又岂能安稳不过一季之粮我的田倒有一些侥幸还在,前几日收了一些,本也要周济族人与乡亲的如今都凭大人分派我再出两百石存粮”
他是家中在乡下有个结实的坞堡的人,本来不住城里,出了事之后才进城探消息的。他的坞堡不在胡人的路线上,目前仍然完整。
祝缨道“果然是忠志之士我将为你们上表,朝廷会记住你们的忠义之举的”
接着,陆续有人站了出来。
粮草的问题暂时算是解决了。
祝缨不能在此处停留太久,很快,看着城中各项事务上了正轨,她从本地父老的家族里各搜了几名年轻人,凑足了二十人,分了一半参与到本城的事务中,皆暂领衙门一项差使。主簿暂升为丞,除司法、司功之外,其余暂用本地大族子弟充任。
然后将自己带来的人撤走。
又将余下的十人都带走,充作自己的卫队。
接着,将余下三城逐个走了一遍,如法炮制。
她从四城走完之后,自己的队伍里就多了四十个北地的子弟,都识字、弓马娴熟。
那位胖中年人的儿子,祝缨本想给他留在原地的,中年人必不肯,把儿子给祝缨“牵马”。祝缨也不能让这个名为丘一鸣的年轻人真的给自己牵马,就带在了卫队里。
此时郑侯也到了前线,开始接手防务,整顿了官军,又将粮草、辎重等逐次分派,渐渐稳住了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