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就怪我老婆子,小孙子正温书,叫他考学哩”
祝缨看了一眼村长家的孩子,有两个一看就不像是个读书人的样子他们的手指不对。再看另两个,其中一个就有点书卷味儿了。她问这个孩子“读过书”
这孩子有点紧张,结结巴巴地说“是、是。”
“知道什么是鸠杖吗”
这孩子张了张口,紧张得脑子里一片空白。祝缨道“赵苏,你告诉他”
赵苏道“据后汉书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之为饰。是尊老敬老之意。”
祝缨指着老者问村长“他是你同族他多大了同族有相帮之义,他一孤寡老人,你叫他去抬石头混账玩艺儿”
发作完了却又安排村长接着干,让他的小儿子“不是读书么帮你父亲把账记好”接着慢慢告诉他们,七十岁的老人是有优待的,是可以不纳税、不服役的,活到八十岁,免除他一个儿孙的徭役,为的是这个儿孙可以侍奉这位老人,九十岁,免俩。
祝缨说完,叹了一口气“咱们走吧。”
今天这事儿办得,她自己都憋气。但是换掉一个村长是没有用的,下一个村长如果想干下去,要么是一个同样家里有好几个儿子的,要么就得特别精明机敏能治得了全村的有这样的人,祝缨就给薅县城去帮忙了。
末了,还得这货来接着干。她也只能打这混账一顿,让他皮紧一点。
赵苏目睹此事,心道尊老敬贤倒是礼仪之邦的朝廷命官该有的样子了。
祝缨又接着巡视了一些工地,也有突袭的,也有按着正常的日程走的。遇有错误也都纠正,多半是像那挨了打的村长一样,还没来得及干点大的就被按住了。祝缨也不客气,一路打了回来。
沿途紧张得要命,她的脸上也看不出生气的样子,依旧平静,该吃吃该睡睡什么都没受到影响。遇到干得好的,她自己出钱奖励村长里正。
天气转冷的时候,她回到了县城。
赵苏骑着马跟着她的身后,心中也有点好奇。一路行来,各乡间都有了些变化,真是换一个好官,各处都能看到新意。他到过县城,想知道县城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还没进城,田间就有人跟祝缨打招呼,也有叫“大人”的,也有叫“郎君”的,也有叫“大官人”的。祝缨也对他们或点头、或挥手致意。
到了城门口,守城卒笑着迎来“大人回来了”
赵苏看这守城卒的样子,不全是谄媚,竟有几分真正的欣喜。一行人进了城,也有路过百姓笑着说“回来了回来了”
进城之后,祝缨就对身后的“父老”说“有劳诸位一路同行,如今可算是回来了诸位也都回家歇息吧,等县学遴选完了,我得了闲请大家吃饭。”
顾翁等人都说“我等生长在此,也不曾走遍全县。这回跟着大人倒是开了眼了,知道自己的家乡了。”
说得众人一笑,难得的和谐。县城之人也不常见这些人在街上如此和气地谈笑风生,都好奇地看着。
顾翁等人心情颇佳,这一路来回,虽然赵沣父子受到一些优待令他们小小酸了一点。但是,祝缨一路遇着犯了错的村长也只是均等地二十大板,没有抓过来站枷,也没有穷治,还会奖励忠于职守者,可见不是个酷吏。
不是酷吏就好啊
真要是酷吏,大家也没办法。县令代表朝廷,总不能真的造反。
他们都放心地回家,赵翁还问赵苏“贤侄,到我家去”
赵苏道“承蒙关爱,家父已有安排了。”
赵翁遂作罢。
祝缨听着了他们的话,就说“先安顿下来温一温书,不必急着走亲访友。”
“是。”
祝缨等他辞去,对小吴和童波道“你们两个跟赵苏过去看看,如果没事就回来,如果他那里有小纠纷,就帮他压一压。”
“獠女之子”本就敏感就怕有人说闲话,本来是为了安抚,如果人来了受了委屈反而不美。
赵家在县城有一处三进的院子,在县城里算座精巧的豪宅,他自住主屋。前院是待客之所,男仆睡马厩旁的通铺,女仆在后院厨房边的小屋里住着。卸车、安放行李,动静引得街坊来看。
也有人低声议论“獠儿来了。”
赵苏已然进了宅子并没有听到,但是小吴和童波大声呵斥“休得无礼这位是县令大人看中的小郎君,正经的读书人什么獠不獠的”倒叫赵苏宅子里的人听到了。
本来人家不知道的,他俩这一叫唤,反而让赵苏听到了“獠”,这两人还道自己干了一件大好事,也要做个有涵养之人做好事不留名。两人不去敲门向赵苏卖好,倒颠颠儿地跑回县衙,跟祝缨表功去了。
赵苏慢慢踱出去,示意仆人将大门打开,踱到门口往外一看,只看到两个穿号衣的颠颠儿的背影。
小吴与童波回到县衙,祝缨已换了身衣服,处理起一些事务。公文原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