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让他去办了。
黄先生一走,祝三就站了起来,郑熹道“坐下,你又不是什么乖巧的人,别装啦。正要说你呢,你就站起来,也站没站相的。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一件事了昨天我看你在陈府行礼的样子很不合适,要学。”
“好。”
郑熹道“第二件你已经知道了,刚才就办了,我答应的事一定做数。哪怕是做吏,也要写个户籍出身,做官还要填三代。婚约你既不要了,之前那个文书也弃了吧,免得以后与沈五还要打擂台。”
祝缨道“好。”
郑熹道“第三,要做事,你还要学些旁的东西,比如大理寺有什么人之类,这些路上叫金良和陆超他们给你说。先将该知道的、该学的学会了,再来办事。如果学不会,你也不必来见我了,左右你户籍也有了,就带着爹娘回家吧”
“好。”
“我已下令不许再提你家的过往,你上京之后也不许提。你不知道什么朱家,也不知道祝三,从此,只有祝缨。”
有了新的户籍,户主是朱神汉,哦,现在是祝大了,祝缨是他的儿子。“祝三”这个身份就可以注销了,“祝三”都没有了,由“祝三”而来的一切关系在账面上也就没有了。祝缨的过往是干干净净的,是一个乡野山民祝大的儿子,是官府搜括人口的时候搜出来的。祝家一家三口,可跟朱家村的外来户神棍没半点关系。
郑熹要一个有用的人来为他做事,可不想事情进行到一半儿做事的人被人翻出旧账拍翻了,那可耽误事儿了。
祝缨道“是。”
“好了,回去准备吧。”郑熹告诉了祝缨出发的时间,让她全家在城外等候。自从定了名字之后,郑熹就没再跟祝缨提祝大和张仙姑了,他看得出来这家父母当不了孩子的家。
祝缨长出一口气,又回了自己的住处,祝大正在门口晒太阳,张仙姑也坐在门口纳鞋底。见到她回来,都问“怎么样”
祝缨低声将户籍的事儿说了,张仙姑念了一声佛“这下可好了”又觉得郑熹这个人是真不错,连这个都办好了,这样就不用担心跟花姐的婚姻,怕女儿露馅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办,她依旧没有计划,只能是走一步看一走了。
祝大听说自己也有户籍、改了名,问道“税”
祝缨道“都安排好了。爹只管跟着上京,旁的什么都别做,也别乱说。更不要说咱们从哪里来的,这里头牵扯有点大。再翻出旧账关回去,又得受罪。”
祝大忙说“我又不傻就这样吧”如果不要交税不要交租也不用服役,那有没有户籍有什么关系
张仙姑瞅了一眼隔壁,道“大娘子还没回来呢。”
祝缨道“不会有事的。”于妙妙是个明白人,不至于激怒沈瑛。沈瑛和陈萌看着有心眼儿,倒也还讲究个吃相。中间还有一个花姐,两边都还看她一两分面子。
果然,说不一会儿话于妙妙就回来了,她的脸上有一种奇异的平静。祝缨迎了上去“干娘。怎样”
于妙妙道“都来吧,都到我那屋里说话。”
于妙妙的屋子里,她坐主坐,一左一右是祝缨和花姐,张仙姑坐对面,祝大扶着杖站着。
于妙妙道“我就不跟你们上京了。”
花姐惊呼“娘”
祝缨望着于妙妙,于妙妙点点头“我与那位大人聊过了,我也想好了,我上京又能怎么样朱家的事儿,他们交给黄先生办了,黄先生你们总能信得过的吧只要老家的事儿平了,我在老家不是更安逸到了京城,你们一个是回家、一个是安家,唯有我,寄人篱下,那样的日子我可不过。”
张仙姑想了一下,道“是哩,在家依旧是大娘子,你是有根的人,不像我们。”
花姐低低地啜泣,觉得是自己不好,说“那我不去了,我陪着娘,不能叫娘孤身一人在这里。”
于妙妙道“你亲娘可也孤身一人在京里呢,你的哥哥姐姐都死啦,你亲爹早就过世啦,不得回去上炷香、磕个头、认祖归宗吗我在这里也不用担心,姓朱的还没死绝,再挑个老实孩子过继就是了,还是同宗呢。以往是我要的他们不给,现在由不得他们了挑个才生下来的抱过来,养熟了是一样的。”
祝大道“到底是大娘子。”
于妙妙一手花姐、一手祝缨,道“现在,你们可以放心了吧到了京城,互相扶持。”
祝大道“那不用说”
花姐也点头,祝缨道“有人来了。”
开门看时却是黄先生,他回府办好了文书,来给祝缨送文书的。一家三口回了自己屋子,黄先生把文书交给祝缨收好,张仙姑道“您辛苦了,来屋里喝茶吧要吃什么果子”
黄先生道“不了,还有事,得赶紧回去等不得我接了于大娘子一同去。办得快时,还能给老弟一家送行呢”
祝缨想这事与朱家村有关,也就不拦着了。于妙妙的屋子里,花姐泪眼汪汪的帮于妙妙收拾行囊“娘,我没说不回来。”
于妙妙道“顶好别回来,这是个什么地方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