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很是淡淡的。
比耐力比不过,心里火气升腾的八爷,气得自己拉一张椅子过来,一屁股坐在四哥的对面,仔细地看这份支系表。
明珠为了加强与索额图斗争的实力,与内阁大臣勒德洪、余国柱、李之芳相朋比,各部院则有科尔坤、佛伦、熊一潇、王日藻、塞楞额、薛柱斗等心腹。
明珠势力大增又引起了康熙的警惕。
他们的老父亲通过入值南书房的徐乾学、高士奇等人,培养起来一股单独的清流文臣势力。
“三角形最稳固,这是客观原理。”四爷总结,重点在“客观”两个字,但很显然,胤禩被支系表上的一个个人名字吸引心神,没有注意到。
徐乾学,字东海,江南昆山人,江南文坛领袖之一顾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迁侍讲学士,康熙二十四年入值南书房,擢内阁学士,充大清会典一统志副总裁。康熙二十六年,迁左都御史,擢刑部尚书。
高土奇,字澹人,靳江钱塘人,以监生就顺天乡试。一开始是索额图的幕僚家臣,由明珠荐入内廷供奉,“书写密谕及纂集讲章诗文”,被康熙帝倚为心腹,“权势日益崇”。徐乾学、高士奇结党营私,大肆贪赃,所以当时北京城内流行着“四方宝物归东海,万国金珠送澹人”的谣谚。
而这个时候,大清的储位之争,开始了。
索额图和明珠,水火不容。
明珠为了和索额图争斗,扶持大阿哥,要夺取皇太子的位子。太子也容不下明珠。
明珠也越发变得贪财,为了培养势力买卖官位。
边境准格尔外患威胁大清安稳,康熙要亲征,要给监国的太子树立威严。
各种原因下,储位之争加剧了朋党之争,党政越演越烈,康熙不得不放弃一方,自然是明珠。御史郭琇抓住机会弹劾明珠。不久,明珠即被罢去大学士职务,内阁中的勒德洪、余国柱、李之芳、吏部尚书科尔坤、户部尚书佛伦、工部尚书熊一潇、以及侍郎塞楞额、萨柱斗等,也同时被免职。
八爷看着这里的一处毛笔顿住的厚厚墨迹,无端的,心里一叹。
明珠倒下,少年太子监国大权在握,意气风发。以至于康熙回来北京的时候,他见到成功打败敌人的老父亲,家国天下人生圆满的他,兴奋的忘形,压根没有看出来康熙在病中,可能是他看出来了,但他实在太高兴了,认为那是小事了,亲密的父子两个第一次出现感情问题。
而等康熙回来北京,发现,三角势力分布打破后,后患无穷。首先是徐乾学、高士奇在明珠等人被罢斥后,威势大增,朝廷内外,竟至“畏势者观望而不敢言,趋利者复拥戴不肯言。”
八爷忍不住叹息出来“徐乾学在当刑部尚书以前,一直觊觎着“掌院学士”的职务。按照朝廷惯例,从掌院学士可以直接提升到大学士的职位上去,他一直盯着这个位置,看到其他清流文人受到汗阿玛的青睐,他就要设法把这些人一个个整倒。挑唆陈梦雷告状李光地,打压陈廷敬。对于已经当上掌院学士的人,更急于将其罢免,以便给他空出位置,简直是疯魔了。”
“叶方霭任掌院学士,被徐乾学整倒;张敦复为掌院学士,又被徐乾学整得连降五级;张敦复下台,徐乾学到处布置安排,满以为可以当上掌院学士了,却不知他的动作我们的汗阿玛看在眼里,顾忌他势力过大,点中了李光地,这使得徐乾学十分恼怒。在康熙二十七年将李光地整得好惨,后面一连十年后不能翻身。继李光地任掌院学士的高立斋,为了自保,不得不依附徐乾学,每向汗阿玛进篇文稿,都要先请徐乾学看过。”八爷摇头苦笑“但我们的老父亲顾虑他身后代表的江南文坛,还是要留着他。”
更何况,边境还有战事要打。康熙为了维持朝野平衡,只能一直忍着,忍到打完准格尔。
陈廷敬不愿意依附任何势力,暂时沉寂了。
李光地和明珠交好,但也不归任何一党。
明珠手底下还有能干的亲近大臣在朝,抓住机会一起弹劾徐乾学贪污。
看到这里,八爷看着整理书桌文书的四哥,微笑“四哥,徐乾学回家养老,高士奇一个人也蹦跶不起来了。朝堂上就出来了一个最大的势力领袖,索额图。汗阿玛本来就是忍耐中,又有弟弟几次出手,消耗了汗阿玛和索额图的情分”斜眼笑“四哥,你弹劾索额图,原来是等在这里。怪不得和弟弟说,情分没了,缘份就走到尽头了。”
一拍桌子,八爷咬牙切齿“四哥,你真是好算计啊。害得弟弟以为,你是不是变傻了,给弟弟扯后腿,还去找你询问。”
“四哥谢谢八弟的关心。”四爷人朝椅背上一靠,笑容懒懒的,温和有礼。
八爷脸上肌肉扭曲,恨不得一碗奶汤全泼他俊脸上。
四爷正正表情,用下巴示意他继续看下面的支系表。
“八弟,四哥今天要和你讲的是,江南士绅这一块。明朝时期,因为各地方党派太多,人们笼统地分为南北两派。以徐乾学、高士奇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