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荒谬猜测歪打正着(2 / 6)

等陈标及冠,他只要说陈标一直跟着隐世大贤学习,已经见识了隐世大贤厉害的属下们,肯定就会特别敬仰啊

朱元璋发现了问题。

他家标儿马上就要给将二代们当小先生,将来在这群将二代们心中地位已经特别高,不需要他多此一举。

不对,多此一举也没关系。他只要说陈标就是跟着隐世大贤学习,是隐世大贤为他儿子准备的副手,不就好了

隐世大贤说,辅佐朱元璋,只能打下天下;培养一个孩子辅佐朱元璋的嫡长子,才能保天下百姓百年安宁。

朱元璋自豪极了。

哎哟,我怎么这么能呢这种神仙故事,我都能编出来不愧是你,朱和尚

如果不是那元鞑子把我待的庙烧了,以我的聪明才智,将来肯定能继承主持的位置

朱元璋哄骗了两个大文人效死后,继续说“朱氏特色井田制”的事。

陈标已经习惯教导家中一众文盲,就算是烧脑子的天赋政策,也能让这群文盲将领听得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

朱元璋扶额,心中那点自己很牛逼的自豪,再次被郁闷冲淡。

开什么将二代启蒙书院直接把这群混蛋丢去给标儿当学生得了统统给老子轮流读书去

宋濂和叶铮倒是完全听懂了。他们疯狂做着笔记,并且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朱元璋手中那叠纸。

陈标制定的“井田制”只有一个框架。具体细节,还得朱元璋派人走访民间、勘测土地再实行。

就算是后世已经验证的优秀政策,换了一个时间和地点,也得小心谨慎地推出。

朱元璋会在扬州试点,然后推广到应天,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地方。

不过说是逐步,可能就是以一个耕种期为限,即半年时间。最迟明年年底,朱元璋就要把新的田赋政策推广到自己领地中所有城池。

土地政策即最基本的国策,有了国策,他才能着手建国的事。

朱元璋很想今天晚上就商量个大致规程来。

但将领们抓耳挠腮,愣是理解这个政策都花了很长时间。朱元璋只好把今晚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讲解政策上。

理解完之后,他们都一副晕乎乎的表情,看样子已经耗尽了所有精力。朱元璋只好扶着额头,让这群人快滚回去睡觉,明天再继续商量。

将领们跟火烧了屁股似的飞奔离开,比在战场上抢功劳跑得还快,看得朱元璋更加心梗。

他对徐达骂道“这群家伙就该磨着他们好好读书”

徐达见人走完了,大厅中只剩下他和朱元璋两人,才放松板着的脸,吊儿郎当道“早就让你磨了,不是你自己相信他们会自觉读书吗”

朱元璋拍着桌子大骂“他们辜负了我的信任”

徐达出损主意“标儿教陈家下人的时候,不是有什么学习计划分期考试都给他们弄上。到时候老大你给他们改考试卷子,不及格地统统不准上战场。”

朱元璋竖起大拇指“还是你脑子灵活,就这么办。”

徐达道“老大,可千万不能说是我说的”

朱元璋道“好好好,就说是陈国瑞说的。”

徐达翻白眼“你不要两个身份互相甩锅好不好最后锅还不是要落在自己身上。”

朱元璋摊手“那是十几年后的事了。十几年后,再结实的锅也已经锈了。”

就在朱元璋和徐达在疯狂吹水,一个又一个折磨手下将领的馊主意疯狂往外冒的时候,叶铮刚走出大帅府,就道“糟糕,我有东西忘在里面了”

宋濂还在想井田制的事,心神不宁道“明天来拿”

叶铮道“我丢的是夫人绣给我的平安符。若大帅府打扫的下人把东西丢了,我回去没法和夫人交代。我现在就回去。景濂,你先回去休息,我等会儿自己回来。”

常遇春被安排保护宋濂和叶铮,和两人一同回暂时的住处。闻言,他道“我陪你回去。”

叶铮道“常将军,明日大帅肯定会继续商议井田制的事。景濂现在回去,正好要整理今日所听田赋政策。常将军该同景濂一同回去,好生请教。将军随意派一个亲兵保护我即可。”

常遇春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他往身后看了一眼,看到正在打瞌睡的蓝玉,不由恨铁不成钢道“蓝玉,你去保护叶先生”

蓝玉打了个激灵,赶紧点头“是”

他忐忑不安道“叶先生,请。”

即使叶铮和宋濂都对蓝玉不冷不热,但这个时代,大部分人越不读书越尊敬读书人,蓝玉对上叶铮和宋濂这等严肃的大文人,心里总是很慌。

要麻烦人保护,叶铮此次态度很和善“蓝小将军,麻烦了。”

蓝玉被叶铮这一句“小将军”称呼,美得晕头转向,赶紧殷勤地跟了上去,身后就像是有尾巴在摇似的。

常遇春揉了揉眼睛。

他发现,或许蓝玉不该一直跟着他去战场建功立业,而是该去好好读书,磨掉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