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表情非常冷静深沉, 就是今天晚上天气闷热,他出了一脑门的汗。
这个要我怎么说搬出万能的陈国瑞背锅但这两位大文人要去拜见陈国瑞怎么办
在场已经有人猜测,朱元璋的“井田制”, 可能是来自于陈国瑞。
常遇春就是如此想。
他疑惑地环视周围。这么重要的会议,陈国瑞也没参加。陈国瑞难道真的是朱大帅的“影卫”, 掌控了一支暗中效忠朱大帅的精锐军队
常遇春想起自己听过的话本, 对朱元璋又多了几分敬畏。
徐达悄悄给朱元璋使眼色。
朱元璋回过神, 走到宋濂和叶铮面前,将二人依次扶起“宋先生,叶先生,我确实有大贤辅佐,但这大贤”
朱元璋想了想,还是没给陈国瑞背更多的锅“唉, 大贤只暗中指点我,不肯让我说出他的姓名。”
徐达纳闷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常遇春看到徐达的神情,心中有了计较。
大帅说是不知名的隐世大贤,就一定是不知名的隐世大贤吗他还是认为, 陈国瑞是这位“大贤”的可能性更高。
但宋濂和叶铮都信了,因为史书中经常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出现这种隐世大贤。
隐世大贤出现的时候一般都会伴随着大雾, 然后故事主人公误入其中, 看到某老叟往河里丢掉了一只鞋,让故事主人公捡回来。
老叟丢了左脚的鞋又丢右脚的鞋,等把故事主人公折磨得要拔剑砍人的时候, 老叟留下一本书,飘然而去。
嗯, 说的就是张良张子房。
张良不是最早的得受大贤天书的人。从三皇五帝起, 贤明的君王身边都有神仙下凡相助。
读多了书, 宋濂和叶铮对史书中先人的浪漫想象信以为真,自然被朱元璋轻易地骗了过去。
毕竟这个“朱氏特色井田制”很明显是一个熟读儒经的大贤所做,唯一的问题只是那个大贤是谁而已。
宋濂神色黯然“我这一生都在研究井田制,今日终于得遇精通井田制的大贤,却不能求教”
宋濂话未说完,居然哽咽出声。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井田制就是宋濂所钻研的“道”的体现。现在眼见着这“道”在面前徐徐展开,他却不得见真容,宋濂心中怎能不难过
叶铮叹气“如此大贤,强求不得,景濂不要着相了。”
宋濂衣袖掩面,惭愧道“濂知晓,唉,濂知晓。大帅,让你看笑话了”
朱元璋擦了擦满脑门的细汗“没事没事。宋先生,你还好吗来人啊,上热茶”
没资格在会议上说话,只能在一旁打杂的小将们手忙脚乱。最后还是陈英捧着一杯温热的水先过去“大帅,没茶叶,热水凑合一下”
朱元璋道“宋先生,先喝一口热水缓缓。”
李保儿也拿过来一杯温热的水,朱元璋又将第二杯热水递给叶铮“叶先生也缓缓。唉,虽然我不能让你们和大贤见面,但如果大贤给了我新书,我一定给你们看”
宋濂和叶铮愣了一下,然后同时将温热的水一饮而尽,“啪”的一声把杯子掷在地上,摔得粉碎。
满大厅的将领浑身一颤。
怎么了怎么了这两个文人想干什么为什么摔杯子
宋濂和叶铮拱手深深作揖“濂铮愿为朱大帅效死”
满大厅的将领再次浑身一颤。
怎么了怎么了这两个文人为什么摔了个杯子,就突然就要为大帅效死了
徐达好像明白了什么,然后面瘫脸微微抽搐,努力抑制住眼中的鄙视。
常遇春还在偷偷仔细观察徐达。当徐达的面部微表情再次变化后,常遇春再次若有所思。
大帅所说的隐世大贤,果然就是陈国瑞吧或者那个隐世大贤是陈国瑞的老师
常遇春想起李善长居然让陈标那个五岁孩子为将领之子启蒙,宋先生和叶先生也推荐自己问陈标借启蒙书或许那隐世大贤不仅教导了陈国瑞,还收了陈标当弟子
常遇春心中不由开始嫉妒了。陈国瑞那对父子,运气可真是好。
嫉妒之余,常遇春又想,陈国瑞父子肯定也是有过人之处,才会被隐世大贤收为弟子,被朱大帅信任为掌控暗中势力的人。
常遇春决定,一定要想方设法接触陈家。他的长子常茂已经四岁,只比陈标小一岁,正好和陈标成为玩伴。
常遇春想起自己虎头虎脑的长子,脸上不由浮现温柔慈祥的笑容,让他那一张杀神脸更加可怖,连徐达都忍不住屁股往旁边挪动了一点。
朱元璋灵机一动,借一个隐世大贤为自己抬地位,居然获得了两个大文人的效死,这一点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
他原本的打算,除了借隐世大贤给自己抬地位,更是为之后让陈标恢复朱标的身份做打算。
之后他将渐渐淡化陈国瑞的存在感,将一切推给隐世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