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现在的房屋都是临时建的,后来由各家自行决定是否加固重修。大部分村民的房屋都没有进行加固。
林潇潇对大家说“我对今年冬天有不太好的预感,我们防不了,却可预防天灾。劳烦大家再辛苦些,给各家的屋子做些加固,以免连续的大雪将房屋压垮。”
公输苟与几位徒弟对视一眼,皱眉问林潇潇“山女,今年冬天会很难吗会像去年在滑国那样么”
去年在滑国,公输苟先是带着徒弟们迁徙到牛首山,之后又在山洞里藏了好几个月。那段日子虽说比外面的人更好一些,但也真的很难。
经历过苦难,大家都想过安稳日子。来到芮国后,看到崇义坊的繁华,大家都以为可以安定下来了。
待莱栖山的工程结束,公输苟这群工匠还想着去崇义坊重操旧业,把工匠铺子重新开起来。
林潇潇笑着安抚大家“应该不至于,芮国比较安定,城内都是路不拾遗,咱们虽住在山上,也没听说周围有土匪。至于其他,也许没有达到天灾的程度,只是连着下几场雪。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我习惯了未雨绸缪。再说了,这次有我在。”
林潇潇解释一堆都不怎么管用,还是最后一句话能安定人心。
把大部分工作都推给了别人,林潇潇还有一件事要亲自督造。
供暖能不能解决是以后的事了。眼下林潇潇打算在食堂旁边修建浴池。若是冬天家里取暖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弄个浴池给大家泡澡也能缓解一下。
浴池当然是公共且男女分开的。
可惜莱栖山没有温泉,只能靠木柴烧水解决。好在莱栖山树木够多,他们烧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用不完。
浴池与食堂之间使用竹筒输送热水。因为两边距离近,传输途中损耗的热量比较少,不会影响出水口的温度。
莱栖山上有竹林,竹筒都是就地取材。
林潇潇瞧着竹筒比较多,变将自己屋子与食堂也连了起来。她想做试验看看,用竹筒传热水的热量损耗有多大。
林潇潇绞尽脑汁弄了一个简易循环。从食堂引热水,通过竹筒输送到她的屋子,然后又输送回去,利用蒸汽压力开启循环。
只是用了一个晚上,林潇潇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竹筒送水的关键在节点。一根竹子的长度有限,一旦距离远了就得把竹子连接起来,那么接口点怎么连接就成了问题。
林潇潇想了几个方法,要么是漏水严重,要么是不保温。
还有最糟糕的一点,竹筒的导热性能太差了。
这一个晚上,林潇潇房间的温度与平时一样,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竹筒导热性差,决定了它的散热性能差,其对屋内输送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个实验也有收获。如果能解决竹筒连接问题,那么竹筒算是比较好的管道材料。如果能找到更合适的散热材料就更好了。
不要想去铁匠铺定制金属管,因为价钱负担不了,且铁啊铜啊都是官家管制的。大部分铁匠铺定制器物都要顾客自己材料。
集中供暖果然还是实现不了。
林潇潇弄了许多竹筒做实验,干脆在上面钻上洞,连起来放在食堂里,弄了个可以用热水的洗手池。
用来这个洗手池的功能越来越多。天冷了各家洗衣裳都到这边来了。可比去河里洗冷水强。
顺便说一句,村子里的用水是用几条竹筒从山上的泉眼接下来的。终点在公共食堂,其他家用水需到食堂打水。
距离村子不远有一条小溪,那边有鱼有虾,可以洗衣服。
虽说潮湿的气候让人不太舒服,但却让大自然的物产更加丰富。
莱栖山很大,或者说太大了。
林潇潇原本也想挖山洞,凿穿山体弄个密道。可是莱栖山比牛首山大,地形也更复杂,不适合凿山。
是否要在山上再弄一个类似桃源的地方,林潇潇目前还没想好。
林潇潇在莱栖山忙着,崔盼盼在崇义坊也没嫌着。
昆仑荼书馆重新装修完毕。茶室和书房搬了过去。杂货店变成了真正的杂货店。
茶室和书房的顾客多为文人。这样的店一开始客人是比较少的。
所以,崔盼盼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杂货店上。
这一次,崔盼盼先考察了崇义坊所有的店铺,发现这里的店铺的确以批发为主,仅有几家是做零售的。
崇义坊的位置非常好,来往商队特别多,所以生意都是大单的批发。
看了一圈下来,崔盼盼还是觉得超市型的杂货铺在这里应该是有搞头的。
商队做的当然是大生意,可商队每个成员还有自己的个人需求。崇义坊有一千多常驻人口,这些人也要消费。
把崇义坊比作一个小区。这里有一千人工作和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要买东西。
崔盼盼便是想把杂货铺做成这个小区的超市。
小区超市的要点是贴近生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