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选。
“你所言不错,当今子确实圣明,帝国新政,改革变法也是百姓之幸。可老夫不明白,子为何要让老夫去当英王的侍读学士。”黄宗羲着,忽然声音戛然而止,他张着嘴,好像被人掐住脖子了,他的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皇位继承
李海今日所的言语,都是围绕着黄宗裟着作明夷待访录,而明夷二字是出自周易中的一卦,所谓“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如此可见,明夷二字是指的处于患难之位的智者,而待访则是等待后世来采访谏纳,可这本批驳封建制度的书本身就是写给后世君主的,此刻当朝首相又传达帝王口谕,让他去教授皇长子学习这等帝王之术,也难怪黄宗羲想到皇位继承上去了,只不过黄宗裟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黄宗羲以为,李明勋让他去教李君度,是让他更好掌握帝王之术,将来好继承皇位,但李明勋的本意是让李君度认识到帝国新制与历朝制度的区别,认识到帝国需要的是合理的制度而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更要认识到,英明的君主只是帝国一时之幸,若因其再回君主专制,那就是帝国之大不幸
从黄宗裟表情变化,李海就猜出了他的想法,但这一次,李海却装了糊涂,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让黄宗羲知道李明勋的意图,他只需要去做就是了。
“老先生,黄先生,您意下如何了先生先生”李海连问着,但是黄宗羲却已经惊呆了,一直到李海推了推他,才是还醒过来,李海只得又问了一遍“老先生愿意相助么”
“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老夫着书半生,若不亲身用之,岂不是为后人所耻笑然,老夫出仕,为下而非为君主,为万民,非为一姓。”黄宗羲傲然道。
李海丝毫不在乎黄宗裟倨傲,至少他同意了,李海赞许道“老先生所言正是李某之志向,李某身为首相,毕生皆愿为万民忧乐而忧乐,李某与老先生一样,以下为事,为君之师友,那些以私人为事者,才是君之仆妾”
“成王所言甚是”黄宗羲终于笑了。
李海忙称不敢,从怀中拿出一封信来,递给黄宗羲,道“老先生,这是子亲笔所书的介绍信,只需执此信到成都,便能即刻履职,途中一应事务,我都会让人安排得当,您可以随时动身,当然,也无需着慌,时间有的是。”
黄宗羲收起那信,问“老夫听闻四川光复,吴贼授首,英王不回京城么”
李海笑了笑“西南尚有顽寇作祟,汉奸余孽,还需英王统帅弹压,另外,西南土司林立,历朝历代都有祸事,几代羁縻都未有结果,子的意思是让英王在西南预做准备,快刀斩乱麻”
“好,那老夫处置完家中私事,便去上任。”
色渐晚,黄宗羲坐在书房桌前,笔划不断,把一封封写好的书信装好,放在一边的盒子里,从下午忙到晚上,蜡烛都换了三次,依旧没有停下,一直到长工端来了夜宵,他才抬起头。
黄家原本也有不少仆役丫鬟,但随着新朝鼎立,新制推行,四民平等之后,家仆这种职业消失了,帝国新贵还能以签长约的方式使唤下人,但地主士绅却无论怎么样都会被扣上奴役良民的帽子而被清算,黄宗羲顶着抗清义士的名头,无人敢动,但也不想招惹麻烦,遣散了所有仆从,只是家中不能无人做事,就聘请了长租的佃户做活,几个长工轮流照顾,而浆洗缝补也交由这些长工家的女眷,索性黄宗羲家人不多,倒也方便。
“报老爷,有事禀告。”
黄宗羲吃了两口夜宵“吧。”
“老爷,成大热了您许久了,想见您。”长工道。
黄宗羲问“不是让你告诉他老爷正忙,无暇见他,让他回去吗。”
“的了,但成大人不走,他他是治安官,家就在镇上,多等一会无妨。”长工有些为难。
黄宗羲叹息一声,“让他进来吧。”
不久,治安官走了进来,拱手道喜“恭喜老先生,贺喜老先生。”
“何喜之有呢”黄宗羲问。
治安官嘿嘿一笑,道“那日贵人来访,虽委任您什么的不知道,但着实是重视,已经来催问了两次,而且车马也都到了,就等您了。的听您明要起行,特意来贺喜。”
“贺喜就不用了,你身为地方典守者,只要能为民请命,就是对老夫最大的贺喜了,就比如吧,咱们黄竹浦到现在连一所初级学堂都没有,你是不是也该为百姓筹划一下”黄宗衾。
治安官腹诽那关我的事儿么,得找行政衙门呀。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是“以前不好,但现在不同了,如今绍兴府也知道您的事了,明日的就报上去,铁定能批下来”
“好吧,你退下吧。”黄宗羲意兴阑珊的道。
治安官退下,黄宗羲把烛台放在面前,盯着烛火沉思,只有烛火的熄灭才让人知道并非时间静止了,长工在一旁呆着,没有打搅,一直到色渐亮,黄竹浦开始热闹起来,先是欢声笑语,继而是鞭炮齐鸣,乡民得知了黄宗裟事情,既欢心于好心眼的黄老爷不用把时间荒废在无聊中,也庆幸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