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质问(1 / 2)

户部侍郎胡本初突发横祸去世了,嫌疑人还是护国将军刘正顺。

本朝文武惯来是笔糊涂账,说是对家都有人信,胡本初又不是什么初入朝堂的新丁,甭管是他的旧交还有同僚,亦或是整个文官阶层,在知道行凶者是武官后,那立刻就撸起袖子开怼了。

文官们的嘴皮子向来利索,又占着理,刘正顺最近风头无两,他们中一小部分人还正愁没机会灭人威风呢,这会儿把柄送上门,那愤慨模样官家看了都心烦。

官家甚至非常纳闷,这刘正顺前脚带着军甲跑来替他未婚妻跪求了一朵天山雪莲回去,这文人从武本就难得,他有心想要调和本朝文武之间的宿怨,还替其掩饰了过去,怎么后脚就跑文臣家里杀人夺宝去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官家自然也很气愤,于是着重点了包拯、庞太师和八贤王共同审理此案。这三个人显然官家是仔细斟酌过的,包拯刚正不阿,还是开封府尹,自然该占一席他,而庞太师虽位列三公,曾经却也带兵上阵过,而八贤王与胡侍郎是至交,性格又很公正,能在公堂之上中和包拯与庞太师的冲突。

官家显然是操碎了心,但其实庞太师对这案子却没太大的兴趣。

毕竟大家都是汴京城里数一数二宠儿子的,胡本初有时甚至做得比他还要过分,至少他没有枉顾人家姑娘的意愿进宫求赐婚,可偏偏昱儿在外的名声却更差,庞太师又是个儿控,自然多多少少对胡家有些不满。

所以八贤王跑来探他口风时,庞太师干脆卖了个顺水人情给八王爷,难得地表现出自己的平和态度,一副不愿多管的模样。

八贤王当场就觉得有些受宠若惊,出宫的路上还在跟包拯感叹岁月不饶人,居然连本朝一大倔头都改了性。

包公听完,却不以为然,要不说最了解你的还得是你的敌人呢,他随便想想,就猜到了庞太师的心思,当然他也不点破,只道“此案因两者的身份,牵扯甚大,下官会尽快破案的。”

八贤王一听,却奇道“那胡家少夫人不是亲眼目睹刘正顺失手杀害胡侍郎,这还有什么隐情吗”

包拯也说不好,只是他多年断案,直觉没这么简单“王爷您有所不知,在这之前,刘将军曾亲眼目睹胡侍郎之子胡天伦在凤仪坊毒害花魁娘子云仙,如今云仙中毒不醒,胡天伦正囚于开封府大牢,同样是没有物证,只有目击证词。”

“竟还有此事”八贤王惊了。

“而且,胡少夫人在未嫁入胡府前,曾与刘将军有过一段情,因为胡侍郎进宫求官家赐婚,这才被迫分开,当年刘将军还是文举人之时,于大婚当日持刀欲抢亲,却反被摁倒扭送至开封府,他一心求死,本府按律判了他充军三年,他刚到边疆就因杀了辽军斥候而被陈将军免去了罪名,后来因其勇猛才在军中步步高升。”

八贤王听罢,便忍不住概叹“原来两家,牵扯竟已这般深了。可是本初他并非不明理之人,怎会给自己儿子求取一个心里有人的媳妇本王觉得他必是不知这内情的。”

然而这个,胡侍郎知不知情显然已经不重要了。

“王爷说的是,胡侍郎为官清正,绝非糊涂之人。”

八贤王也是概叹,不过人死不能复生,重要的还是找出凶手让老友安息,遂道“上次你来我府上求借七巧杯,如今这杯子已归入你开封府,若不先审了天伦的案子,若他无辜,也好放他出来替本初料理后事。”

包公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可这天艳阳高照,又哪里来的无根之水啊。

但东西已经拿到,包公少不得要请叶老先生再上一趟开封府衙,却未想到居然还有意外之喜。

“老先生的意思,竟是不用无根之水也能解毒”

叶青士便捋着胡须道“不错,这三样药引原本缺一不可,但黎小友前些日子又与了老夫一盅药膳汤,这药膳汤元气纯而中正,比之无根之水更加纯净,妙的是它能更好地激发天山雪莲的药性,原本需要浸至十二时辰,现在三个时辰足矣。若包大人急切,老夫这便可以准备其他辅药,为那位姑娘解毒。”

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包公立刻请老先生动手。

八贤王站在一旁,却有些好奇叶青士这口中的黎小友是何人,居然能有这等药性的药膳汤,他怎么从没再京中听闻过这样一位药膳大师啊。

他好奇,自然也就问了。

包公便道“王爷有所不知,叶大夫口中的黎小友,其实便是那黎江平的长子,最近挺热闹的巽羽楼,就是他名下的铺子。”

八贤王好家伙,终于逮到正主了他非得摁着这小家伙把杂烩加回来不可还有什么药膳汤,也得给他来一盅。

心里这么想,嘴上还有些不饶人,直道“黎江平这人清隽端正,倒是看不出养了个这么能干的儿子,难怪本初总在本王面前羡慕此人了。”

合着不是羡慕黎御史的能力,而是羡慕人家会教儿子啊,瞧瞧包拯这黑脸都对此子颇为赞誉,便知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此一想,也难怪老友会羡慕了,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