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更归根究底的,是内阁诸位大人,心里也觉得海防一事无关紧要。”
马齐刚刚松下去的那口气又提了起来。
“马大人来暗示我,我也不怕说实话。我支持姚法祖建海军,不是为了那点子缴获的蝇头小利,也不是为了手里有权有兵,远水解不了近渴,南边海上的兵力,对于京城的我又有什么用”
“八爷就不想,将姚将军调回京城”
八贝勒嗤笑一声“水军进京城干嘛搁北海那澡盆子里憋着吗”
“那八爷的意思”
“我不过是觉得,大清的短板,应该越少越好。你看咱们满人从东北山林走出来,别说汉人不服气咱们能管住这一大片领土,周围大大小小的国家,也在等着看笑话。这不都是一点一点学过来的吗以前我们没文字,如今有了满文;以前我们没制度,如今也有了会典;从前笑我们野蛮人,如今也作得了诗,出得了才子了。”
论起民族自豪感,马齐也觉得与有荣焉“是啊是啊。”
“都说咱们的水军不行,京里老少爷们,习武也多是马上功夫,闻水则色变。能出一个姚法祖,宫里读书出来了,忠心耿耿,还愿意往海上漂,多难得。所以我高看他一眼。
“马大人,咱们旗人,也是能善水战的,并不全靠施琅一家。开了这个好头,才能有以后。”
马齐肃然起敬,朝八贝勒行了一礼“是马齐格局小了。”
八贝勒摆摆手,起身道“大人们考虑的,远比我周全。然而我盯着我的那点子小幼稚,总要替他说几句好话的。”
说完这句话后,八贝勒就回府收集姚法祖此战的各路说法,开始替他写解释折子,物质上的赏赐如今反倒不是最要紧的了,大不了他八爷私底下贴补给姚法祖反正家中今年俸禄有结余,更重要的是来自皇帝、来自朝廷的官方认可和精神表彰。有了光环,才能继续办事,不然以姚法祖那在海上乱飘,时不时过境到广东和浙江的作风,跟个大海盗也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姚法祖的爹还在福建领兵,上头有人,还是本地现管,才容他放肆。
当然八爷也不是傻憨憨,这解释折子,自然是要过完年再上的。
这是康熙四十三年的开始,而八贝勒也意识到了朝中风气朝着保守方向的转变。他退而求其次,不指望海防一事多早地提上日程,只要不得到康熙爷金口玉言的一句“劳民伤财、非仁君所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