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农场的小屋(2 / 7)

"

琴多点了点头,随后突然叹了一口气。

西列斯一证,问他∶"怎么了,为什么叹气"

琴多说∶"您不觉得,我现在就像是被您押着去读书的可怜学生吗"

西列斯∶"

他眯了眯眼睛,说∶"所以,这名学生不听诺埃尔教授的话了吗"

"听话,当然听话。"琴多说,不过他欺近了西列斯,吻了吻他,然后才得意洋洋地说,"只不过,我是个坏学生,有时候想要以下犯上。"

西列斯不免莞尔。

不久,西列斯写完了回信,琴多也大致将那本书的目录和序言翻了一遍。他们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研究这本书。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出版年代恐怕较为古老,是萨丁帝国仍旧存在的时候出版的。彼时,人们对于阴影纪文学还保有一些了解和掌握。

那大概率更倾向于口口相传,而非真正记录在案的相关资料。阴影纪的资料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彻底将其擦除一样。

在这本书中,阴影纪的文学被分为三个部分,神、人、世界。

神的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似乎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挫败感。那曾经高高在上的神明似乎也因为某些事情而失去了那神性的光彩。

在一些流传下来的诗歌、戏剧等等作品中,不够虔诚的信徒甚至流露出了左右为难的局促情绪,仿佛他们正在是否继续信仰神明的情绪中来回辗转,得不出一个坚定的结论。

人的部分,灾难的袭来显然让人类文明陷入了一个较为昏沉、不安的状态。人心惶惶,破灭感和灾难临头的紧张与绝望,让许多作品,比如小说、散文等等,都充满了一种伤感深沉的情绪氛围。

尽管在一部分作品的摘录中,西列斯能瞧见一些更为积极向上、昂然对抗灾难的乐观心态,但是这种心态很难说是否代表了阴影纪的所有人类。

一种更为沉郁、厚重且无法摆脱的气氛,充斥在阴影纪的文学作品中。那是从仅仅几句摘录、节选、引用中就可以看出来的。

人们感叹着生命的渺小与短暂、命运的无常与险恶、生活的卑鄙与琐碎。这世界颠覆而来,如同倒转过来的风浪,顷刻间袭击了他们的小船。

至于最后的世界部分,西列斯对此感到颇为惊讶。

不知道是否因为阴影纪的灾难的缘故,阴影纪的人们似乎十分敬畏自然、世界、星球。他们抱有某种近平于虔诚的心态,歌颂着他们的费希尔世界。

在许许多多的作品中都体现了这一点。一些人甚至寄情于山水,试图让自己距离这个世界近一点、更近一点,仿佛这样就能躲开生活的厄运与灾难。

但是,这种崇拜却与翠斯利没什么关系。西列斯看得出来,这种崇拜更近似于某种更古老时候的原始崇拜

或许阴影纪的时候真的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地质灾害。西列斯若有所思地想。

而那造成了文明的衰退、神明的陨落、历史的断层,同时,也让彼时的人们无比敬畏自然与这颗星球。

这本书在琴多的翻译之下名为阴影纪文学史纲。从这个命名来说,也可以窥见作者对于这本书的某些野心。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阴影纪史料缺失如此之多,即便作者已经尽己所能去寻找相关的材料,但是终究不可避免地有所遗漏。

在后记中,他也将这种遗憾传达给了读者。单纯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他也不希望费希尔世界的文学史有这样一个可怕的、惨烈的断层。

可那恰恰出现了。那灾难、那死亡般的寂静,终究曾经发生在这个世界之上,并且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世界的某种底色,凝结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这让西列斯感到了轻微的叹息。

即便他们阅读的速度算是很快,也只是十分简略地阅读了这本书,但是他们还是为此花费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

当琴多念出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自己都感到松了一口气。

"''世界被阴影覆盖的时候,人心亦是如此。而神与人的区别,又有多大呢''"琴多不假思索地用康斯特语言复述了这句话。

然后他突然一证。

西列斯有些意外地听到这句话,他望了望那书页上陌生的文字,迟疑了一下,然后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阴影''影响了神明"

单纯从句意上来说,作者应该只是在猜测"琴多不太肯定地说,"或许他并没有真的指向那个''阴影'',而单纯只是在说阴影纪发生的灾难。"

西列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过,他终究还是想到了谈话录中记录的某些文字。

奥尔德思格什文说,"后来的神是不可能打败最早的神的,可是,那是阴影''啊。"

换言之,他似乎是在暗示,"阴影"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才会在不可能打败之前的神的前提之下,仍旧造成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什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