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已经危急至此若即日密令陕西出兵”
听到皇帝居然都已经打起了北邙冥财的主意,太平公主不免更加慌乱。别说北邙山的冥财,若都畿形势真的须臾崩坏,她家中财货怕是转眼便要成为冥财。
“两京之间耳目杂多,西军一动、都畿必乱”
皇帝语气笃定的说道“如今西军已是镇国定势之军,因其不动,诸种危患尚且暗沉不发”
“不是还有天兵道诸军”
太平公主稍作沉吟后,便又说道。
“河东新经扫荡,物料已经告急,天兵道诸军进退不易,更何况还有边患之困扰”
皇帝又叹息一声,摇头表示天兵道大军召回也很不容易。
听到这话,太平公主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又开口道“阿兄,我可以支借一批钱粮暂缓都畿情势。但你要给我一敕,召雍王归朝定势。我并不是偏向慎之,唯今都畿人物流向西京实在剧烈,于此足见人心所趋。若三兄果真潜伏入朝,我兄妹等必将沦为羔羊,受人称量轻重、挟持窃势”
“敕书我可以给,但即便是有钱物填此欲壑,群情能抚不过短时,慎之若稍有迟疑,恐时机错失。毕竟过往几年,我与慎之已经为时势所逼、彼此间隙深刻。即便得我所书,他未必肯信。但若由阿母出具书令,则”
李旦不无颓意的说道“朝廷诸军滞留河东,能定慑朝情者唯西军而已。慎之归朝,我当避位待之。”
“阿兄你、你不会骗我”
如此大计,太平公主终究还是难免迟疑,又凝望着兄长沉声问道。
“除了如此计量,我难道还有别的办法朝情危困至斯,所计唯是性命所存,岂敢再专重势力。”
李旦讲到这里,又伏案疾书,将召雍王归朝定势之计俱录纸上,抬手推给太平公主“我非惜此片言,唯不经中书、言何制敕废纸一张,因情为重,凭此能取信慎之”
太平公主低头看着皇帝这亲笔所书,又沉吟片刻,然后才说道“若只因情说之,亦无需阿母具言,我自为书。”
皇帝闻言后眸子闪了一闪,点头道“也好,太平你将我书妥善收起,来日凭此为证。”
“这也不必,出降之女,本不该深涉家务。若侥幸渡过眼前此厄,来日你叔侄真有争执,我留此书反而成了取死之道,阿兄你说是不是”
皇帝闻言后讪讪一笑,连连摇头道“事绝不至于此。”
太平公主离宫时,自有大内中官跟随。她并未返回上阳宫居,而是回到了尚善坊的公主府,入府之后便开始处理财货调度事宜,将几处仓邸所存财货移给从大内跟随而来的中官,并亲自提笔撰写给雍王的书信。
等到书信写完,中官已经急不可耐的就案拿取过去。对此举动,太平公主也并不感觉意外。
如果说一开始她还被兄长一番作态惊慑迷惑住,那么当皇帝提出要让皇太后致书雍王后,心知兄长贪图她所聚敛的财货、已经不可阻止。
近日来太平公主忙于飞钱相关事项,都畿形势究竟有没有像皇帝所言那样危急,她还真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但她却知道,一旦皇帝通过豪取的手段将飞钱仓储钱物侵占,无论都畿情势如何,都会爆发动乱。
“飞钱所涉钱项巨大,唯我出具几仓人事关联尚浅。圣人困于钱疾,取此诸仓,料想可以缓解困扰。可若再作强拿,必将板荡横生”
眼看中官小心翼翼的将她那封亲笔书信收起,太平公主又开口叮嘱道。
中官闻言后不免微微错愕,片刻后伏地叩拜道“大家亦有为难之处,还望公主殿下能够体谅。稍后就邸设防,俱为北衙亲信精卒,绝不敢加害公主殿下”
说完后,中官不敢再作停留,匆匆告退出府,旋即便有北衙精卒入坊,将太平公主府邸团团包围起来。
中官返回复命时,皇帝又回到了大内贞观殿,听到中官转奏太平公主所言,皇帝眸中闪过一丝愧疚之色,但很快又为愤懑所取代“她既然窥破此计,仍敢依计而行,是有恃无恐啊。她心底里,已经瞧低了我这个兄长”
抛开诸种杂计不谈,如今拿到太平公主勾结雍王的亲笔信,这对皇帝而言是比飞钱所涉钱款还要更加重要的证据。
此前他与太平公主所言诸种困境,主要目的虽然是引这个妹子入彀,但也并非尽为虚言。诸勋贵哄抢官库、漠视法纪,已经不是简单的钱款补给能够化解。而南衙军众缺员,也是一个事实。都畿内如今暗潮涌动,局势的确已经危险至极。
此前皇帝担心行台大军东出,可现在行台军旅不过潼关反而有了一种隔岸观火的味道。皇帝当然不愿意雍王东来,但又需要借势行台以震慑将要失控的朝局。
现在有了太平公主勾结雍王的证据在手,应该能震慑住相当一批与行台结怨深刻的关西门户不要以为行台卒力不过潼关,你们就安全了,雍王势力盘根错节,对神都人事渗透深刻,唯有小心翼翼的维持住神都局面,大家才能抱团取暖。
当然,这么做无疑也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