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毒计!断脊梁,绝国运!(1更求全订)(1 / 2)

御书房内陷入沉默。

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办法。

长孙无忌唇角动了动,几次想要开口,却又把头低下。

刘文静无意间注意到长孙无忌的反应,以他的才智,很快便明白,长孙无忌一定有一定的应对举措。

他同样也明白长孙无忌为何不若以前直言不讳的原因了。

他沉吟片刻,开口说道:“陛下,臣认为首先我们的速度要尽可能快,所动用的兵力要尽可能的少。

“这可能吗?”崔仁师诧异道:“昏君三征高句丽,第一次113万人马,第二次150万人马,即便是第三次,国力衰败不支,都勉强凑出100万人马。”

“如今我们虽然只是要打到鸭绿水边,堵住高句丽进犯的通道,即便如此,恐怕也至少需要五十万兵力吧?”

“朝廷几次损失,虽然快速补充,还保持在一百万之数,可是久战之兵只有不到七十万了。”

作为宰相之一,崔仁师虽然对兵事不甚精通,可对于本朝兵力情况还是了解的。

相比之下,蜀汉的百万军队,却是实打实的精锐之兵!

就是萧铣统帅的江淮兵,也就是在令行禁止、纪律方面不够严格。

可同样也是经历过无数次战事的。

刘文静笑言道:“高句丽现在的局势与前朝昏君执政时期已经不一样了。“

“噢?”崔仁师轻嗅一声,好奇道:“不知高句丽的国内局势有什么变化?”

“渊盖苏文扶持高减登基之后,其更加嚣张跋扈,与高臧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差,而且高句丽驻守安市城、辽东城的名将杨万春也野心勃勃,统兵在外,不尊渊盖苏文的号令,自成一系。

“还有新罗一直被高句丽所支持的百济压得喘不过气,不妨派出使者,告知新罗国主,此番本朝要灭高句丽,新罗予以配合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我们攻辽东、安市两城,渊盖苏文援救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可故意派出使节,联络高减。"

“让渊盖苏文知道此事,彼时一旦朝廷进攻安市和辽东两城,渊盖苏文就要担心他领兵离开,高减会乘机夺回权利,如此三管齐下,渊盖苏文还有多少兵力可用于与朝廷作战?”

“朝廷也不是要深入高句丽腹心作战,鸭绿西岸辽东地区地势平坦易于作战行军,进攻辽东地区应该不是特别难。”

“何况杨万春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朝廷如果愿意给出一个适当的条件,让其归顺我朝,脱蛮入汉,杨万春未必就不会答应。

李世民听闻后连连点头,随即吩咐道:“就依文静之策行事,派遗使节出使之事,也有文静安排,这件事情朕只要接过。"

“诺!”

众人从御书房内出来后。

刘文静刻意与长孙无忌走在一起,低声道:“无忌,适才我看你有话要说,能否告诉我?“

长孙无忌诧异看了眼刘文静。

哎!

然后低声叹息道:“先生适才已经基本说了我想说的“因为掌管百骑司,李世民磨下最大的情报细作机构,所以很早他就知道高句丽的情报,当时他就曾想过,如果李唐攻打高句丽,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略作停顿,长孙无忌言道:“无忌还有一些补充,希望对朝廷有用,朝廷有超过三十万新兵,这些新兵只停留在训练上面,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一旦与蜀汉的精锐相遇,将会十分吃亏。

“此番最好能用这些新兵,搭配精锐来作战。”

“作战也最好不用一次性动用五十万大军。”

“前期动用二十万新兵,配合少量精锐进攻,剩下的军队可徐徐北调。”

“后续兵力可增加到三十万,待三十万大军抵达后,前面作战的二十万兵马,可以一边休整一边向南秘密调动。”

“第三轮调兵二十万到三十万,接替第二轮三十万大军,第二轮大军可以秘密向南转运……”

言及此,长孙无忌注意到刘文静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他知道刘文静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他停了下来。刘文静当然明白了。这就是车轮战术。而且还另有深意!

“无忌是断定,蜀汉一定会在我们结束战争,兵力在北边的时候,发动战争,所以故意大张旗鼓,不,在这里不能大张旗鼓,反而要隐秘,又要让蜀汉察觉,如此那位靠山王一定会抓住这‘天赐良机!“

“可我们以车轮战术作战,前期的兵力其实已经秘密向南转移,一旦那位靠山王动手,便可布置一个陷进,让他踩尽去。”

“f这一次,要让他陷得很深,一战让其大伤元气!”

“善!好计策,好计策!无忌此计甚秒!”

“而且我们车轮战术中,还要武装更多新兵,用征高句丽之战,训练新兵!”

刘文静越说越激动,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扭转蜀汉与李唐现有格局的绝佳计划。

一旦这个计划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