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不给李世民温和改革成功的时间!(4更求全订)(1 / 2)

“王爷,来年我们需要负担并州、关中将近百万流民的生计,恐怕我们很难在支持窦夏了。“房玄龄忽而冷不丁提醒道。

众人不由为之一愣。

刚刚李靖的第一条战略进攻方向才提到需要窦夏的配合。

适才这位首辅也是支持赞同的,现在缘何如此?

众人不解。

沉吟思量中,萧铣眼神微微变了变,不动声色看向坐于书案后的李智云。

他立即明白房玄龄提此事欲意何为!

拿下窦建德!

在解决大西北之后,李世民即将要调兵北上彻底解决后方的时候。

这位帝王终于要解决窦夏这个问题了。

之前为何不解决窦夏?

因为其需要窦夏帮忙牵制李唐。

若是当时逼迫窦夏太甚,窦建德的性格要比他更为“二零三“刚硬,很有可能做出意想不到之事。

这种风险显然不能冒。

时移世易,此一时彼一时。

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已经出现变化。

一旦李世民开始征高句丽。

彼时解决窦建德,李世民还敢插手?

不怕意怒这位王爷,兴兵北上?

窦夏本来投向李唐的可能性极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性更小。

加之一年的时间,窦夏集团内部文武家誉几乎都已经进入江南蜀汉治下。

窦建德连翻盘的可能性都没有。

房玄龄不过是代李智云说出这话罢了。

窦建德毕竟有助于李智云,又是国丈,如果由李智云亲自表态,多少有些不近人情。

而且这件事情做的也极为巧妙。

借助关中、并州流民之事,减少甚至断绝对窦夏的援助。

窦建德一定会明白这个举动中的深意!

不需要明着逼迫,窦建德就必须做出抉择了!

萧铣不知该幸灾乐祸,还是同病相怜。

他与窦建德终逃不脱此王的算计。

要么选择去帝号为臣,要么结局…….哎…,萧铣在心底深深叹息一声。

而此时,其他人也恍然明悟了。

“我们的确没有力量在支持窦夏了,纵使王爷想支持,数额也应该缩减。“褚亮一脸郑重说道。

“不错!”

“王爷对窦夏的支持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其他人纷纷附和。

拿下窦建德,对于整个蜀汉集团是有利的。

逼迫窦建德,也同样能够做给李世民看,窦建德如果臣服可让其配合。

如果抵抗,双方一定要产生冲突。李世民会更加放心的调兵攻高句丽。

一举两得之事。

“国丈,本王想让你去窦建德处,亲自与窦建德说明我们的难处。”李智云看着萧铣盼咐道。

萧铣当即拱手道:“臣遵命!”

他明白李智云派他去的意义,就是用他现在的处境告诉窦建德,去帝号之后,不会完全失去权力,更不会有性命之忧。

也是让他这个有经验之人,去以自身的经历,开导劝说窦建德。

房玄龄几人眼睛不由一亮,暗赞这个人选不错。

国丈对国丈,曾今的帝王对帝王。

身份一般,要面临的处境一般,有更多话可以说,可以深入交心,开导窦建德放弃其所坚持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玄龄,大张旗鼓将各地官仓储备的粮食运往关中救济难民,同时秘密从岭南道入占城收购粮食,这些粮食收购回来后,立即由水军亲自督运秘密围积江南,为接下来的北伐做准备。”李智云吩咐道。

房玄龄不由微微皱眉,不解道:“王爷,为何不在我们治下收购粮食?”

“我们治下,蜀汉岭陇四地推行新政,连续两年,民间百姓之家应该也有一定数量的存储。

百姓被饿怕了,在连续的丰收之后,除了上缴一部分粮赋外,卖少许得钱用于生计外,剩下的粮食都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单个家庭结余存储不会太多。

可四地总和数量也十分可观。

房玄龄不明白,为何要白白便宜占城等小国。

李智云摇头道:“这年月,粮食比金钱珍贵的多,何况现在给了占城金钱,将来占城也是我们的,钱还是我们的。”

“一旦官方购入粮食,市面上的粮价一定会开始猛增,就势必会扰乱现在平稳较

低的粮食价格,会造成大量需要购粮生活百姓的负担。

“民间百姓愿意储备粮食,也等同于我们的一种应急后备力量,这场战争中或许会出现波澜,存储于民间的后备储粮,留在最后使用…

闻之,房玄龄等人恍然大悟。

众人拱手赞道:“王爷圣明,臣等不及。”

“好了好了,我们君臣之间无需如此,当心你们的马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