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封刺史!
这岂不是在开历史倒车嘛!
周王室分封天下,造成整个春秋战国,迁延数百年的战乱不休。
历史已经证明,世封疆土是绝对不可行的事情。
他们不相信,眼前这位帝王不清楚这点。
可他为什么还要提议世封刺史?
试探?
亦或另有深意?
三人急思转念暗暗分析李世民此举背后真正的用意。
“你们不要以为朕是在试探,或者另有用意。”李世民显然将三人的内心看的很透彻,虚弱的面态露出些许笑意。
继而又摆手言道:“朕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
“首先,此战士族,尤其是关中、并州士族为朝廷付出很多,朕不是刻薄募恩之君,士族如此拥戴朕,朕岂能亏待他们,将来平定天下,江南之地作为世封之地
“开疆拓士之地,今后开疆拓土之地,也世封有功之臣。”李孝恭三人立刻明白,此举的用意在安抚关中、并州士族。
江南现在根本就不在朝廷的掌控中,许诺世封这些翻域,不过是空手套白狼。
此举可令士族更加归心朝廷。
“其二,本朝立全赖士族宗室鼎力相助,士族宗室便是本朝根基,朕此举乃为务实基石,周分封天下有八百年国祚,秦废而立郡县,二代而亡,汉推恩削番,任留郡国参建,国祚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睡。
及此,李世民说完,房舍内陷入沉默。
“你三人以为如何?“李世民平静看着三人询问道。
长孙无忌沉吟道:“臣不赞同!陛下只看到了周王朝八百年国祚,却为看到周王朝衰落后,春秋战国的数百年战乱,臣披荆棘事陛下,乃愿海内宁一!”
长孙无忌还在怀疑李世民的真意,如今他已经被李世民不信任。这世封之事,他唯有持反对意见,证明自己对世封无贪欲之心。
“此事陛下若真推行,可令现在团结本朝周围的士族更加归心,亦可令臣服蜀汉的士族艳羡,甚至对蜀汉心生更多不满,暗中支持本朝~。”
“但此事对现在有利,对将来却弊端很大,一旦中央皇室威权不足,世封地方必然不尊中枢,臣暂时也不能决断。“杜如晦以处事果断著称,但在这件事情上,之分析了利弊,却没有真正给出自己的观点。
“臣反对。“李孝恭直言不讳道:“长孙大人、杜大人已经分析了利弊,不能因如今暂时的困局,为将来埋下祸患。
李世民缓缓闭上眼睛。
片刻后,微微摆手道:“朕明白了,朕会好好考虑,你们先下去吧。”
待李孝恭三人满腹心思的下去后。
李世民缓缓睁开眼睛,其眼底闪过一抹冰冷,自言自语道:“孝恭身为宗室反对应是出于真心,长孙无忌是有所察觉,不敢表态,杜如晦虽为朕分析了利弊,且并未表态,这是因其身为关陇集团的一员,世封刺史对现在的关陇集团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看来世封刺史的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连杜如晦这等处事果断之人都受其影响,好!朕便推行世封刺史制度!
“左右不过是用江南并不在控制之地罢了,只要朝廷牢牢控制基本盘,拥有足够的权威你们一定会老老实实的维护朕的统治,因为只有朕才能给你们这些!除了朕之外,李智云绝对不会如此大度让渡这么大的权利于你们!”
李世民不是看不到世封刺史的弊端。
不过他更清楚世封刺史之利。
将将天下最为强势的一个阶层,与朝廷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候。
这个阶层就会拼命的维护他的统治。
他不过是比其父李渊做的更进一步罢了。
其父李渊大肆封王封公,目的也是在笼络当今天下现有的最强阶层。
当然,李世民行此举,也是被情势所迫。
入关一败涂地,必然会动摇士族对他的信心,这会对他接下来的一些改革产生影响。
所以他急需要安抚士族。
李世民还在井怪关养伤之际,世封刺史的消息便不知怎么传回洛阳。
洛阳顿时哗然。而这个消息。
也在李智云抵达成都翌日,传入成都。
王宫。御书房。
内阁阁臣只有次辅褚亮在成都主持大局,其他人都奔走各方,房玄龄尚未回来。李智云观褚亮看完洛阳而来的信报,沉声询问:“褚爱卿怎么看待世封刺史这件事情?”
“臣觉得李世民似乎有些病急乱投医。“褚亮唇角泛起一丝笑意,摇头道:“自从始皇帝一统天下以来,中央集权就成为了历朝历代都致力推行的事情,可李世民现在却反其道而行,行周王室分封之礼。”
“臣认为他是在连续的失败下,希望用这种方式团结士族,让士族不对他丧失信心,继续鼎力支持他。“
“从洛阳传来的消息也证明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