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逢纪的建议,用威逼利诱的方法,让韩馥拱手送冀州,最后又把韩馥吓的自戕与污厕,这恐怕也必须算到袁绍头。</p>
最令世人不齿的便是袁绍对伐董先锋孙坚的釜底抽薪。本来孙坚已经势如破竹,逼得董卓不得不迁都长安,但是袁绍的所作所为,让孙坚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军,以致失去伐董的最好时机,这也是事实。</p>
其它或有牵强,但这三条可算是明白无误。</p>
袁绍也自知理亏,本来也不愿意辩驳,但是显然许攸是想借助刘征有求于冀州,想要朝廷给以正名,好去除袁绍身的污点。这许攸若在现代,要是不做生意,那可真是可惜。</p>
刘虞也听过这封檄的内容,想了想,于是对袁绍说道:“公孙瓒昔日所言,乃一时愤慨之词,不免虚言妄语,本初不必介意。子远护主心切,理所应当,职分所在。既如此,刘虞回去后,便请大将军朝廷,使尚台拟一封褒奖檄,为本初正名,以继袁门清白,如此可好?”</p>
袁绍听了这话,心颇为欣喜,许攸也满意的点点头。</p>
袁绍于是对刘虞说道:“既然虞公愿意从照顾,袁某愿如虞公所说,与公孙瓒罢手言和!虞公放心,檄到日,冀州兵马后撤百里!绝不与公孙瓒纠缠,只要他不先动手!”</p>
袁绍还是老狐狸,这话说的滴水不漏。先是必须等刘虞兑现承诺,继而又将公孙瓒不先动手作为自己罢兵的先决条件。这样一来便确保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p>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刘虞要的是袁绍的肯定答复,其它都好说。于是刘虞与袁绍等人一番欢饮,翌日带着袁绍的答复信,回往晋阳复命。</p>
本来自</p>
本来自:///html/book/42/4254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