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江东孙策</p>
江都,一个英武的少年伫立在长江之畔。长江水流经江都之处,已经没有了游那样的波涛汹涌,急湍的江水隐藏到了表面的平静底下。少年望着不着边际宽阔无垠的江面,心底确实丝毫开阔不起来。</p>
“少将军!”一个年男人的声音响起在耳边。少年回头看到匆匆赶来的正是一直跟随着自己的朱治。</p>
“朱叔为什么这么急匆匆的?”少年问道。朱治激动的抓住少年的手说道:“先主公在天之灵,孙家东山再起的时机来了!”</p>
少年不解,自从父亲死后,自己已经虎落平阳,困守在这江都,何来的东山再起之机?</p>
“朱叔说笑了,如今我孙家已经无一兵一卒,还谈什么东山再起?”这少年正是孙坚之子孙策!此时已然年方十八。</p>
“少将军万不可灰心啊!主公在世时,名震天下,即便是那董卓也须望风而逃!少将军乃将门之后,复兴孙氏的大任在你身了!”</p>
孙策当然也想像父亲一样驰骋万里,名闻天下,可是这一切哪有那么容易?如果随随便便能成功,那天下又怎么会有失败的人呢?</p>
孙坚自襄阳大战被黄祖射杀之后,大势已去,孙氏人马全都被袁术趁机收编,程普、黄盖等孙氏大将皆不得不困居袁术手下。孙策赎回了父亲的尸首,安葬在江东曲阿老家,之后便被袁术安置在这江都。</p>
眼下孙策手下无兵无将,只有一个朱治不离不弃的跟着自己。孙策虽然只有十八岁,然而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早已让他的心智变得老成了起来。人的心智一旦老成了起来,意气风发的时代似乎慢慢远去了。孙策似乎也感觉自己的热血慢慢开始冷却,然而年少的心却又在不断的挣扎着,像这眼前的江水一样,平静的表面下依然是暗流汹涌。</p>
“少将军!长安送来了天子诏!”朱治对孙策说道。天子诏?孙策已经知道刘征肃清了关。</p>
“什么诏?给我们的吗?”孙策问道。</p>
“天子追封主公为忠义侯,并授任少将军为豫章太守,以表孙氏伐董功劳!如今诏命已经到了寿春,想必袁术不日将请少将军前往寿春受诏。这可是重振孙氏的大好机会啊!”朱治说道。</p>
孙策听了,心里顿时也激动起来,然而忽的又哀叹起来。</p>
“朝廷诏命我为豫章太守,可那袁术会放我走吗?”孙策苦笑道。</p>
“少将军!此事并非无解,老臣已经为少将军想好了对策!只看少将军如何决断了!”朱治对孙策说道。</p>
“袁术收编了我孙家旧部,又把我放逐在这江都,不予任用,其心昭然若揭,如何肯放我?”</p>
“少将军!那袁术把你安置在此,不过是担心你会威胁到他。这袁术为人贪而无勇,优柔而寡断,爱憎重于时情。若示之以忠、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少将军想要逃脱袁术的控制,也不无可能啊!”</p>
“那如何示之以忠、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呢?”孙策问道。</p>
“袁术素来喜爱少将军,这是众所周知的。当初在南阳时,袁术便曾多次说希望有少将军这样的儿子。此事少将军可还记得?”</p>
“当然记得,那袁术恨自己儿子袁耀不成器,故而对我有好感。”</p>
“此次去寿春,少将军可求袁术收为义子!如此既遂了袁术的意,也可表明自己的忠心,令袁术放下戒备。先将军在南阳时,曾与袁术有同袍之义,与袁术也素来交好。少将军到寿春后,一定要泣陈先将军与袁术情义,求得袁术怜悯。”</p>
孙策明白朱治的意思了,如果真能让自己走出现在的困境,这也未尝不可。朱治继续说道:</p>
“这示之以忠、动之以情都是容易办到的事情,只有这诱之以利,却需要少将军自己决断了,朱治只能给出建议。”</p>
“朱叔请说!只要是孙策能够有机会重振家业,万无不可!”</p>
“当初先将军进入洛阳时曾得一宝!若少将军肯向袁术献此宝,那袁术大喜之下,定能放少将军去往豫章!”</p>
孙策听朱治说到宝物,心顿时大惊,这可是父亲宁死也要守护的东西啊。当初父亲从洛阳带出这宝物,便交代孙策一定要好生守护。如今朱治建议自己向袁术献宝,那父亲的嘱咐怎么办?</p>
孙策知道,如果真的用这个宝物来换取自己的自由,那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父亲曾经千叮咛万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