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尚书台议策(1 / 2)

汉中王传 天子湖钓叟 2441 字 2017-10-21

第四十一章尚台议策</p>

与曹操的一席长谈,让刘征获益匪浅,也让刘征放下了一直以来对曹操的偏见。请大家(#¥)且不论曹操为人如何,但说曹操的见识和能力,已经足义令刘征信服。在这个乱世,有理想主义者,也有纯粹的务实派,但曹操是刘征见到的二者兼容得最好的一个。曹操既有自己理想的世界,也能够全然通达于现实,并期望从这混乱的现实去达成自己理想的模样。</p>

刘征以闪电手段平定关的消息,没多久传遍了大汉天下的每一个角落。益州刘焉、荆州刘表、扬州刘繇、豫州袁术、徐州陶谦、北海孔融、冀州袁绍、北平公孙瓒、辽东公孙度、西凉马腾、韩遂,几乎所有人都被刘征惊到了。没有人会想到刘征仅仅凭借汉扫除了董卓,更加让众人惊讶的是转眼之间,刘征已经坐拥十万兵马。</p>

各方势力反应不一,有的是恐惧,有的是忧虑,有的人嫉妒,有的是欢喜,更多的是观望。</p>

关已定,刘征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怎么处理与各路诸侯的关系。当然,还有牛辅、吕布等董卓余孽的问题。</p>

刘征为此也很是伤脑经,于是便召集了太尉朱儁、司徒王允、司空种拂以及荀彧、沮授、贾诩、曹操,众人集于尚台议事。</p>

刘征开说对众人说道:“今日召集三公于诸位,是要议一议眼下局势,自黄巾起事以来,天下州郡招募兵马,坐镇一方,如今已成尾大不掉之事,诸位对此怎么看?”</p>

本来汉代的州郡刺史太守并没有这种权利的,但是黄巾起义的时候,声势过于浩大,以至于央的兵马严重不足,对于平定叛乱极为吃力。于是,灵帝便下诏天下个州郡可自行招募兵勇,自行平定叛乱。自此,兵权下放到了地方,一时间豪强并起,以至于如今局面,积重难返。</p>

朱儁说道:“州郡坐大,各自为政,恐怕难以节制。我意以安抚为。”</p>

“不可!太尉岂不见以往故事吗?高祖以来,分封诸王,授以兵事,致有七国之乱。故孝武皇帝削诸藩,以推恩令解之。今日大有汉初之势,如今关已平,正应乘势收降诸郡。”王允反驳道。</p>

“倘若安抚之策可以偃旗息兵,倒是万民之福,怕只怕州郡未必能安抚住。但是眼下要力行降服诸郡,必然是生灵涂炭,空非社稷之福啊!”司空种拂模棱两可的说道,整个一副官腔。</p>

刘征见行伍出身朱儁的主张安抚,而官出身的王允却主张武力解决,也是怪了!最令刘征哭笑不得的是种拂,竟然来了个两不得罪两不赞成。荀彧、陈群、曹操等人看在眼里也是心底唏嘘,难怪大汉天下倾危至此!</p>

刘征听了三位公卿的话,苦笑道:“二位大人说的都对!也都是事实,不过,我们必须顺时而变,达成目的,未必只有一种途径。”说罢,刘征望向手下几人。</p>

“四位!你们都是多谋之士,现在该是你们出手的时候了!”</p>

四人互相望了望,最后都望向了荀彧,意思是让荀彧先说。沮授、贾诩、曹操自然都明白这个顺序,毕竟论资排辈,荀彧是跟随刘征最早的人,理应荀彧先开口。荀彧见状,也不好再谦让,于是说道:</p>

“我以为,眼下当务之急,还是盘桓在并州的牛辅等董卓余孽。而个州郡势力,刘焉、刘表虽然兵精粮足,但事实最强大的还应该是冀州袁绍。既然袁绍曾为讨董联军盟主,那么朝廷可授他冀州刺史,明他前去剿灭牛辅、吕布。朝廷也可观望成败以定后举。”</p>

荀彧此计是要借刀杀人。牛辅虽然是董卓余孽,但自收服白波贼后,现已拥兵五六万,号称十万。这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袁绍若想彻地打败牛辅怕是不容易。即算是打败了牛辅,自己也必然元气大伤。</p>

刘征听了荀彧的话,点了点头,朱儁、王允等人也没有表示反对。</p>

“除此之外,刘虞既已调任宗正,可令北平公孙瓒接替幽州刺史之职。公孙瓒素来于袁绍不和,此可以为后援。”</p>

“各州郡势力,较大者无非袁绍、袁术、刘繇、刘表、刘焉。若之策可解袁绍之患,我有一策可应对袁术、刘繇二人。”曹操道。</p>

曹操说的不错,真正有威胁的正是这几个人。刘征示意曹操继续。</p>

“昔日关东联军,数乌程侯孙坚最为勇毅,战功最为卓著。孙坚已死,但其子孙策现依附在袁术手下。江东孙氏,不会甘于人下。朝廷可以嘉奖孙坚,并令其子孙策为豫章太守,以分袁术之势,也可对刘繇形成牵制。”</p>

沮授跟着刘征在汉呆了许久,对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