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文想得太简单了!
四十五岁的方孝孺早已达到不惑的人生程度,就朱允文这明显是敷衍了事的话,怎么可能能骗得了他?
“陛下!”
只见方孝孺吹胡子瞪眼的,正想说话,不料被旁边的黄子澄抢过话头。
“陛下,臣等并非不许陛下出巡,只是帝皇出巡,或宣文治,或励武功,或察民情,当有虎豹龙象开道,虎贲之士卫护御前,万人景从,如此天下之大莫不能去也!”
“可是,您瞒着满朝文武,只带几个侍卫就悄悄出宫,这如果有什么差池,国朝危矣!”
黄子澄说道。
虽然方孝孺和黄子澄同样反对皇帝私自出宫,而且深恶痛绝,可他们的性格到底是不一样的,方孝孺开门见山直指本心,揪住皇帝本人就是一通数落,而黄子澄则只讲皇帝出巡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还有皇帝私自出宫对于朝野稳定的危害性。
朱允文快要疯了!
你们一个个的都想干嘛?!不过是在宫中呆得烦闷了,出宫去玩一会儿,而且又没走远,就在京城里溜达几圈,有什么大不了的?
整座江山都是我的!
行,你们说的是有那么一点儿道理,毕竟这次出宫终究摊上了事,踩了狗屎闯进人家老窝,让朱棣有了可趁之机。
可是,我不是还好端端的站在这里吗?最重要的是,我都已经低声下气的给你们认错了,还想我怎么着啊?!
朱允文心里怒火万丈,强自压抑那股邪火,看向从进了乾清宫就一言不发的兵部尚书齐泰。
来吧!
有什么要说要骂的,都冲我来!
乾清宫一时静寂无声,皇帝和方孝孺、黄子澄都看着齐泰,后者很快有所察觉,遂抬起头来。
齐泰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轻飘飘道:“臣附议!”
此话一出,在场的三个人都惊呆了。
方孝孺和黄子澄是没想到齐泰的态度竟是如此敷衍,明明皇帝犯了大错,你就这么一句“附议”打发了?搞得好像是被人强迫同意一样。
朱允文同样如此觉得,本来他还以为齐泰会像另外两个老头子一样,揪住他就是一顿臭批呢,没想到这人从头到尾就说了三个字。
额,虎头蛇尾?不,连虎头都没有。
齐泰这个人真有意思。
朱允文还是觉得不对,狐疑问道:“齐爱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齐泰回答:“回陛下的话,臣没什么要说的,这事确实是您做得不妥。”
瞧瞧!
朱允文心里大喜,齐泰说的才是人话嘛,哪像另外两个老头子一样罗里吧嗦阴阳怪气的,这一次做得不妥,那下次做妥当就行了嘛。
“哈哈,齐爱卿言之有理,朕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改正!”
朱允文几乎是拍着胸脯保证道。
齐泰!
方孝孺和黄子澄怒发冲冠,一起瞪向一脸无辜的齐泰,好你个齐泰啊,竟然高高抬起,悄悄放下?!
不对,是他们高高抬起,齐泰就紧着给皇帝打掩护了!听听,什么叫做“不妥”?这次不妥,下次就妥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方黄二人不信齐泰是一个媚上邀宠的小人,所以他们心里在叹息,齐泰啊齐泰,你终究考虑不周,不知道如果今天让皇帝轻易过关,那以后他不用多久就会故态复萌,长此以往,一定会闹得不可收拾的!
可他们又不好在这个时候对齐泰发难,在某种程度上这不是“窝里反”吗?说到底齐泰还是同意他们的观点的。
所以,枪口又对准了朱允文。
“陛下!臣请陛下下罪己诏,以告天下臣民!”方孝孺不说话犹可,一说话连旁边的同伴黄子澄都吓了一跳。
石破天惊!
什么是罪己诏?这在古代就是皇帝专用的检讨书,意义在于皇帝向天下所有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深刻检讨,还要做出保证,比如我以后怎么做怎么办等等。
罪己诏的适用范围有好几种,第一是君臣错位,比如一个皇帝错误任用了大臣,而这个大臣又犯了大错,可皇帝还是不顾国法出于私人原因保护他。
第二是天灾降临,这种一般是皇帝为天地背锅,并代表天下人乞求天地放过他们,也有是为了一些特定人物背锅的,古人以天地异象对应人事,例如发生日食现象,人们就认为是三公失德的原因,如此种种不必多言。
最后一种,则在政权危难之时,像唐玄宗西狩之时,就多次被将士逼着下罪己诏,不仅如此,唐玄宗还因此杀了自己的爱妃杨贵妃及其兄长杨国舅,才哄得将士归心。
可现在朱允文是什么情况呢?
一件对于其他皇帝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方孝孺就敢逼朱允文下罪己诏?!
朱允文前世只喜欢中国古代的历史书,他是知道罪己诏是个什么东西的,也清楚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下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