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成绩斐然(1 / 2)

重返1977 镶黄旗 3770 字 11个月前

1986年,是我国农历丙寅年虎年。

这一年,也是西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灾之年。

本年度,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上午11点48分。

美国备受世人关注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反射飞行了七十三秒后,突然发生爆炸。

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但这还不是全部,美国人倒霉后又轮到了苏联人。

同是这一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

位于苏联乌克兰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还发生了另一场爆炸。

大约八吨的强辐射物质在这次爆炸中泄露。

其辐射量比1945年美国重创岛国时,所创造的辐射量高一百倍。

苏联为此不得花费巨资制作一个巨大的石棺,覆盖在爆炸的反应堆上来控制辐射泄露。

这对与美国进行多年军备竞赛,早被拖得疲惫不堪的苏联财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共和国的经济、科技发展,在此时却是处于蓬勃向上的阶段。

哪怕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之后。

我们筹建多年即将动工的大亚湾核电站,为此事件遭到了外界质疑和香港居民的联合反对也一样。

我们的“伟人”,随后不但用坚定意志排除了一切异议,如期照常实施了施工计划。

我们的科学家和工人,也用长达数十年的安全运行。

证明了我们的核电站,远比西方世界的核电站更值得信赖。

并以此有效解决了香港的用电紧张问题。

同样是本年度,由于共和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震惊了世界。

年初时,“伟人”继1978年后第二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评为“年度人物”。

这一期的时代周刊几乎用了所有版面为国内的经济改革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他们的采访团花费了总共五天时间走访共和国各地。

周刊的高级撰稿人乔治丘齐在报道中这样写道。

“仅仅隔了几年,重返共和国的外国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访问的是同一个国家。品种丰富的食品自由市场,农村盖起来的整洁小屋和充满生机的乡村工业。这些都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国家所没见过的。是东方的奇迹。”

确实如此,这是美国媒体对共和国取得的成绩,难得的一次真实报道。

此时,我国不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广泛推行。

全国范围基本实现了分田到户,农村的基本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就是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也以小商品经济为基础,发展出了全国性的流通网络。

尤其是春节过后,七十六岁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苏南地区。

更是被这里生机勃勃的小商品经济的运转模式所震撼和感动。

为此他不遗余力的撰写文章在报纸和杂志上盛赞“苏南模式”。

由此,不但温州的家庭工业火了,苏南的乡镇工业火了。

华熙村也作为“苏南模式”的改革典型,在全国范畴拥有了一定知名度。

但必须得说,此时只把欣赏和赞叹的目光投向苏南地区,却不免有些局限。

因为就在冰天雪地里,就在看似思想意识极为保守的北方。

不冒进、不激进,有条不紊,稳扎稳打。

吃祖宗的老本儿,以不怎么具备先进性的传统工艺品手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房山县龙口村,同样成绩斐然

1985年全年,龙口村工艺品厂的产值突破了四百万元。

虽然比华熙村创造的工业产值要少上近半。

可刨除成本后,他们所获得的实际利润却是差不多的。

而且龙口村的人少,不但每个居民获得了六千元的年终分红。

工艺厂养活的八百多工人,和为厂子做散活儿的近千家庭妇女,也带动了附近数个村庄的经济。

并且龙口村这一年,还把公共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已经追上了京城的标准。

如果再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倡精神文明,普及基础教育的工作。

或许真正全面的比较起来,龙口村的积极意义还要超过华熙村一些。

当然了,正是因为这样耀眼的成绩。

龙口村虽然没被全国所认知,但一样被县里授予了“先进集体”的称号,并被县报多次报道。

而兆庆,也成为了龙口村村民和林书记心目中实质的带头人。

不但林书记大事小情总喜欢带上兆庆一起讨论,愿意问他的意见。

就连龙口村的村民也爱用“我们自己的李向南”来评价兆庆。

这句话的来历,是因为大年初三,电视台刚刚播出一部十二集的改革大剧新星。

剧中由周里京扮演主角李向南帅气稳重,又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