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仪式(1 / 3)

重返1977 镶黄旗 7298 字 2017-01-03

十点整,“出师考”仪式正式开始。

随着人群两两三三歇手散去,意犹未尽地聚拢在跤坛之下。玉爷和“错腿冯”各自伸手互请,共同跨步登坛。

这天,众人眼中的玉爷和“错腿冯”,都刮了脸,理了发。同样的身穿黑灯笼裤、白圆领衫,腰间还系上了一根红绸带。看起来是那么精神抖擞,干净利索。

而下面的事情顺理成章。玉爷作为两个孩子的师父,“错腿冯”作为邀请者和举办者,他们都必要有一通开场白,来向今日相聚的老老少少作个交代。

于是“错腿冯”便向众人双手一抱拳,首先开了口。

“老少爷们儿,各位同志,我冯琛在这儿,先给大家伙儿见礼了!

说起来,这几年闹‘运动’,咱们这一门子里磕头碰脸的爷们儿,打个照面着实不易。况且就算是见着了,也不能再像往常那样随便拉手过汗儿了,自然也就显得生分了。

说实话,我是真想大家伙儿了,想得我心疼啊!别的也没有,就再给各位爷们儿先敬个礼吧。致以最崇高的,革命的敬礼!”

说着,“错腿冯”又是一抱拳,然后深深的一个长揖。

这个开场白有真性情,坛下人群鸦雀无声,有人眼圈红了,也有人眼角湿了。

只是过了片刻,突然间就有人爆了一嗓子。

“嘿,我说‘错腿冯’,您敬哪门子礼啊?不成!您得给咱们老少爷们儿磕一个!”

竟然有人起哄?

没错!起哄!

可这却并不是捣乱,反而是天桥这一脉的讲究!

因为这些当年靠撂地卖艺吃饭的把式将,最忌讳的就是不热闹。cad1();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同行间的托衬,是给予“错腿冯”的最热烈、最隆重的响应。

而一经有人出了头,坛下紧跟着又是一大哄。几乎人人都齐声地拉着长音,“磕——!”

那声调既带着兴奋和喜庆,又包含着某种熟悉与亲近。从红墙灰瓦的佛寺院落里,直透云霄!

对此,台上的玉爷虽因不解略显无措,可随着“错腿冯”一个“无事”的眼神传递过来,便也瞬间恢复了坦然。

至于“错腿冯”本人的情绪,更是因此被调动得彻底兴奋起来。只见他两眼放光,就是“哈”的一声长笑。接着竟略带俏皮地,像说相声一样地冲台下诸人调侃起来了。

“诸位老少爷们儿,咱们大家谁还不知道谁呀!我冯琛,跤场子里混迹多年,浪得个虚名,侥幸才成了个国家教练。实则呢,才疏学浅、枯木朽株、滥竽充数,王八吊在大门口,是个不亮的灯笼。常年以来,都是靠大家伙儿帮衬才有饭吃,所以说您诸位要我磕一个,本是理所应当。只不过今儿这日子口不对,这个头还真磕不得。也不为别的,全因承蒙这位跤坛名宿厚爱……”

说到这里,在众人笑口大开尚未合拢之际,“错腿冯”又一个变脸。恭恭敬敬地冲玉爷一躬身,这才接着继续往下说。

“……本人有幸直至,成为了老前辈的两位亲传弟子,今日‘出师考’的持事人。所以就算是‘拉大旗扯虎皮’吧,既然沾上了人家的光儿,哪怕咱狐假虎威借人家的势力,也得抖上这么一抖了!”

“错腿冯”这话一说完,尽管玉爷在他身后连连向台下拱手,谦称“不敢”。cad2();可既然话里牵着个“扣子”,那自然不乏有人主动来凑趣儿。

果然,坛下一个声音很快响起。

“冯爷,您旁边这位爷,看样子倒是位德高望重的高人。但恕我眼拙,面生得很,实在不识得。您就快给大伙儿引荐一下呗!也让我们长长见识呗!”

这叫什么?这就叫“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缺什么来什么。

“错腿冯”赶紧又打个哈哈,就顺着话头回归了正题。

“老弟,算你没说错,不识得这位爷,还真是你短见识。可你要问这位爷究竟是谁?那咱可就得说到跤行里的老令儿了。

各位老少爷们都知道,有句人尽皆知话叫,‘西营的绊儿,东营的块儿,老玉家的官跤没得赛儿’。这话其实是褒贬京跤的源头善扑营,意思是说,西营跤手善跤绊儿,东营跤手善气力。而最后一句的‘老玉家’,则是指当年善扑营东西两营都公认的,跤术最出众,武德最超群的一个常胜家族……”

说到这里,“错腿冯”再次一个请手指向玉爷,随后气宇轩昂地高声一喝。

“各位听真了!这位老人家,他既是善扑营老玉家官跤的唯一真传,也是宛八爷、瑞五爷、牛街闪爷的知交好友。更是想当年威震京师,做下‘防兵乱血战大栅栏’、‘办跤馆与武林争锋’、‘惩逆徒南城打擂’、‘踢武馆替子杀仇’等桩桩大事,替咱们跤行拔了份儿,露了脸面的一位铮铮好汉!玉靳——玉爷!”

这一通快板书似的介绍,一气呵成、连珠炮似的从“错腿冯”口中说出,造成的效果简直就像点燃了炸药包。

只经过了一两秒震惊中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