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队主力装甲战车(2 / 4)

烽烟狼卷 骨头渣子 9219 字 2016-11-24

从车内进行操纵。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该坦克采用三菱10zg型2冲程10缸水冷直接喷射式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最大功率马力)。坦克单位功率21.2kw/t,公路最大速度70km/h。

2.传动装置该坦克采用带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静液转向式传动装置和电液操纵装置。

3.行动装置该坦克采用液气和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每侧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第一、二、五、六负重轮采用液气悬挂,第三、四负重轮采用扭杆悬挂。两侧的液气悬挂部件不是横向交叉连接,不能作倾斜而只能作前后俯仰调整,可使车底距地高从标准姿态降低到,或提高到。扭杆悬挂装有旋转式减振器。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两侧各有3个托带轮。采用双销单块式履带,一种装有橡胶衬垫,另一种是金属爪齿型,两种履带均有端部连接器。

四、防护系统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前部采用复合装甲,其他部位有的采用间隙装甲。复合装甲是冷轧含钛高强度钢的两层结构,中间使用了包有芳纶纤维的蜂窝状陶瓷夹层,并在内侧罩有轻金属,为日本独特的复合装甲结构。

该坦克没有对付顶部攻击的特殊装甲防护。两侧裙板各由7块均质钢板组成,厚约10mm,可产生与夹层装甲相同的效果。cad3();裙板可以单独向上折叠起来,便于行动部分的维修。车内隔舱化布置,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炮塔内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几个舱,其布置与美国的m1坦克和其他现代主战坦克相似。弹药仓装有闸门,炮塔后面的顶部装有泄压板。采用了三防装置,即使在全密闭的情况下也可战斗几个小时。

还装有激光探测装置,可在敌激光测距仪照射的瞬间得知敌照射的方向。在炮塔后部两侧各装有3具一组的73式烟幕弹发射器,可自动或半自动启动。在炮塔后部竖有通信天线。但是,该坦克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和炮塔前下装甲板之间有一明显的间隙,高度达以上,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卡弹区。

89式步兵战车

1981财年,日本防卫厅提供了发展车体和炮塔样机的资金。1984年,日本投入6亿日元用于发展4辆新式履带式步兵战车。经过样车试验阶段,新式步兵战车定名为89式步兵战车。1989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采购89式步兵战车,因为价格昂贵没有能够大规模生产,但是采购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按原计划,在20世纪末为日本陆上自卫队批量生产超过式步兵战车,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基本结构

89式步兵战车的基本布局比较传统,车体前部左侧为动力室,右侧为驾驶室,炮塔位于车体中部,车体后部为载员舱。驾驶室有一扇可以向右开启的舱门盖,驾驶员前方布置有3具潜望镜,能在白昼使用,其中一具也可更换为被动式夜视镜。在驾驶员位置上方有一具可旋转的潜望镜。

89式步兵战车的车体、炮塔由装甲板焊接而成,能够抵御轻武器以及炮弹弹片攻击。为了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车体前部和炮塔采用了间隔装甲,车体侧面装有用普通材料制成的很薄的侧裙板,侧裙板前后开有四个蹬脚口,方便成员上下。车体外形采用倾斜式设计以产生更好的防弹效果,前部上装甲的斜面非常低而平滑,前部车顶中央设置了用于动力传动装置的检查窗,左侧有冷却空气进气口。前部下装甲的倾斜角度较小,左右挡泥板上装有前大灯,包括方向指示器、白炽灯和红外线灯。车体前部左侧有百叶窗式发动机排气口,在相邻位置有进气口,供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使用。右侧驾驶室前后设置了驾驶员副班长座椅,驾驶员舱口上装有3具潜望镜,副班长舱口处有2具,后者座椅右侧还设置了向车体斜前方射击的射击孔。

车体中部为战斗室,安装有大型双人炮塔,右侧有与车体前后相连的通道,炮塔由带倾斜设计的甲板构成,形状复杂,武器装备设在中间,右侧是车长、左侧是炮长,炮塔上为其提供了一个向后开启的出入舱门盖,炮塔前部有供车长和炮长使用的顶置潜望式瞄准镜。炮长还有2具固定潜望镜用于前、左方向观察,车长也有6具向各个方向观察的潜望镜。在炮塔上还安装了一种可探测敌导弹攻击的激光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在日本装甲车辆上广泛使用,一旦探测到激光束,车辆就可以做规避运动。炮塔前方还装有大型潜望瞄准镜,外部左右两侧安装了导弹发射器,后面有备用品箱。导弹前方下部各安装了4具烟幕弹发射器,主要武器是35毫米机关炮和7.62毫米并列机枪。

车体后部的载员室可容纳6名士兵,共有6具潜望镜供载员使用,保证了士兵的外部视场。载员室上面有开向左右两侧的舱盖,士兵可探身车外进行压制周围火力的战斗,但是这样会妨碍大型炮塔的转动,限制其使用。因此在载员室内部设置了射击孔,士兵通过这些射击孔可进行较广范围的射击。前方左右两侧的射击孔为了保证前方射界而在凸缘部开设了凹口,为球形座射击孔,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更精确瞄准目标,从而弥补步兵战车上的射击孔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