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秋风,吹荡在北方草原上,枯黄的草失了盛夏时的勃勃生机,软塌塌地躺在地上,任由马蹄践踏着。
“将军,三里外,镇北军五万骑兵列阵以待。”一个斥候驾马而来,翻身落地,拱手大声禀报道,看着眼前坐在马背上,穿着银色铠甲,有些儒雅,却不像书生般软弱的青年将领,眼中有着狂热之色。
“传令,全军准备冲锋。”那年轻将领将手中的地图缓缓卷起,下令道,声音波澜不惊,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兵力在己方两倍以上而有丝毫畏惧。
“是!”一旁两个传令官同时应道,骑马而去,对那年轻将领的命令绝对服从,甚至没有一丝犹豫。
“对外挡不住北黎,对内还不如江南的胭脂兵,土鸡瓦狗,留着何用。”那年轻将领微微眯眼看着远处,隐约能看到空旷的草原上,那一片黑压压的人影,被北方粗粝的风磨得有些粗糙的脸,略显苍白。
那是五万镇北军,本该在大宛北线抵挡北黎进犯的大宛北方第一道防线,现在却是调转马头,成了北黎入侵大宛的先锋军,这是何等的嘲讽。
以清河崔家为首的世家门阀,在三个月前扯起了以拥护二皇子为正统,讨伐弑父上位的燕嗣升,联合北方诸道节度使,兴兵南下,连克十数城。
于此同时,陈兵十数万北线的北黎骑兵,未受到丝毫阻碍,便是进入了北黎境内,紧随北方诸道大军南下。
所幸南兵北上,长安的禁军也调拨大半北上,才堪堪阻挡住南下之势。
期间大小战役已经经历了数十场,已有五六万大宛将士战死在这片草原上,至于运送辎重的民夫,更是不知多少。
而在这期间,一个个将士也在一场场血战之中,声名渐起,成为北线战事的中流砥柱。有的是在军中蛰伏数十年的老将,有的是正当年的猛将,而这其中,最耀眼的却是那个被一纸调令调至前线,曾被手下老将嗤笑,连新兵都不把他当一回事的白墨楼。
当然,现在所有的北线将士见了他,都会尊敬的称呼他一声白将军。
因为这个看似柔弱书生的青年,到北线不过两个月,竟是硬生生以三万的兵力,干掉和俘虏镇北军至少五万人,而他的部下只折损了不到一万。
要知道每一场战役,都是以少对多,却是如有神助一般获胜,杀的镇北军心惊胆寒,甚至连北黎都知道了此人的名声。
北线元帅袁封曾和身旁之人感慨:若是再给我五个,哪怕是三个白墨楼,我不光能挡住北黎蛮子和镇北军那帮杂碎,还能让他们一个都回不去。
儒将白墨楼,这是北线最耀眼的一颗将星,也是白锋军两万名将士的主心骨,仿佛只要是他下的命令,那便不会有错。
“将军,有人来了。”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高壮,提着一把长枪的壮硕青年沉声说道,拉着马缰挡在了白墨楼的马前,面色有些凝重地看向天边。
白墨楼抬头看着天边出现的一个黑点,越来越近,那是一道人影,脚下踏着一把剑,一把很宽阔的黑色巨剑。
“无妨,是自己人。”白墨楼出声说道,看着那道人影向着另一边飞去,朗声道:“全军出击,以鼓声为号,发起冲锋。”
两万骑兵开始拨动,向着北方而去,鼓声未响,所以并没有发起冲锋,不过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亢奋之色。
以两万对五万,北线上除了白墨楼和那几个疯子,谁敢不把那些身体和马匹都十分强悍的镇北军放眼里。
……
宽阔的黑色重剑悬停在了镇北军阵前,剑上站着个面容普通的青年,李太白登天之后,天下第一便是他了。
刘少群站在剑上,看着下方抬头看着他的五万镇北军将士,还有上千把对着他的弩箭,脸上表情有些僵硬,实在是有些不适应这种出场方式和被这么多人注视着。
“这是你们二皇子和崔皇后的人头。”刘少群的声音略显木讷地说道,不过声音却是意外地响亮,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白墨楼和身后的两万将士都听清楚了他的话。
镇北军安静了瞬间之后,一片哗然,抬头看着那个站在剑上的黑衣人,还有他手里提着的那一大一小两个脑袋,一脸惊骇之色。
本来看到有人能够御剑而行已经够惊骇的了,没想到此人竟然杀了二皇子,而他刚刚才被拥立为正统帝,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
“此妖人胡言乱语,击鼓,冲锋!”那为首的中年将领也是一脸惊骇之色,不过战场之上,还是保留了几分理智,厉声喝道。
“我只是告诉你们而已。”刘少群有些无奈,手一抬,脚下那把黑色重剑已是瞬间消失,出现在那个将领的头上,然后从天而降,将他连人带马拍成了肉饼。
“当然,也是来杀人的。”他一步跨出,落到了众军之前,握住了倒飞而回的重剑,一手提着两个人头,一手握着重剑,一人向着五万骑发起了冲锋。
“击鼓!冲锋!”白墨楼看着那道所过之处,人仰马翻的人影,露出了一丝笑容,朗声叫道,从腰间拔出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