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陆投资也很痛苦。
徐腾这边已经布局完善,就等台积电过来,至于江南省,短时间内也别指望恢复和华银财团的关系。
2013年4月。
瑞典首相偕同瑞典工商界访华,不仅要将中瑞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的新高度,还将启动中瑞自由贸易与投资协议的第一轮正式谈判。
徐腾暂时就不管台积电和江南省的想法了,提前两周时间飞抵首都,亲自在幕后协调中瑞企业界的谈判,银瑞达财团的皮特-瓦伦伯格主席也是同一天时间抵达,对紧锣密鼓谈了几个月的各种合作议题,展开最后的突击谈判。
虽然双边都有针对沃尔沃集团卡车、客车业务展开并购的提议,徐腾做为最终的老板,考虑华腾汽车品牌的长远发展,还是否决了这种提议。
柳俊生和李伊菲的提议有点复杂,要同时并购沃尔沃的卡车、客车和轿车业务,纳入华腾汽车集团旗下,首先不谈这种资产操作的复杂性,如果在华腾品牌和奥迪之间插入一个沃尔沃,也等于是限制了华腾品牌,迫使华腾品牌只能局限在目前的中低端车型。
这是徐腾不能接受的局面。
做为大老板,徐腾的要求是明确的,奥迪和斯堪尼亚占据高端市场,华腾占据轿车业务的中低端市场,以及卡车、客车的中高端市场,最后还是要慢慢同化斯堪尼亚品牌和产品线。
徐腾真正感兴趣是沃尔沃的建筑及工程机械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动力系统业务,以及沃尔沃卡车旗下的美国mack卡车业务……确切的说,宝福华汽车联盟的福特集团对美国mack卡车业务有兴趣。
现在的全球经济局势其实是很糟糕的,长远来看,未来十年都很难迎来新的经济高峰,全球制造业都要消化产能,收缩雇员。
双方从2013年1月份开启第一轮接触,前后谈了四次,每个月一次,每次都要争执五个工作日,几轮谈判没有达成任何成果。
华银财团的目标是想收购沃尔沃集团的建筑及工程机械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动力系统业务……如果你觉得很夸张,那只能说明你太老了,还活在上世纪90年代。
沃尔沃集团的董事长路易斯-施韦泽就是典型活在上世纪90年代的老人家,还活在外资500强笑傲中国,随便收购优质资产的好梦时代,他的谈判目标更有野性,想要并购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华腾重工集团,大概是因为他坚信沃尔沃集团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建筑与工程机械巨头,全球资产更优质,管理更优秀吧。
这个人的谈判对手是华银财团的两位资深联席合伙人,华腾重工集团的董事长梁纬艮、华腾汽车集团的董事长陈志辛。
此时的华腾重工集团通过整合徐工、英国杰西博和德国维特根集团,在2010年就超越日立建机、沃尔沃建筑,总销售额和盈利规模是沃尔沃建筑的两倍,在全球市场仅次于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集团。
至于沃尔沃集团的“船舶和工业应用动力系统业务”——柴油机及动力包系统,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行也是前十开外,技术上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并不比华腾重工集团在2009年收购的法国博杜安动力公司好多少。
俗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
双方谈到最后,不仅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还将所有的资产重组和合作方案都否决了。
最后是没办法了,徐腾亲自出面,代表华银财团和宝福华汽车联盟,同沃尔沃集团的董事长路易斯-施韦泽,以及皮特-瓦伦伯格主席在内的7位沃尔沃集团大股东代表,做了最后一次的谈判。
抵达会场,徐腾就将自己的意思说的很清楚,这是关于沃尔沃集团旗下卡车、建筑工程及船舶动力业务整合的最后一次谈判,一天时间还谈不拢,这个事以后就不准再浪费时间了,也不要损伤华银财团和瑞典资本方之间的合作框架。
结果就真的pass。
徐腾和路易斯-施韦泽董事长面对面谈了两个小时,基本都是听对方介绍沃尔沃集团的真实想法,随即就很客气的让对方离开会场,掀过这一页,以后再也不谈了,完全是浪费时间。
徐腾亲自出面主持谈判,所有谈判议程的进度都只能全面提速,除了他和瑞典资本方的皮特-瓦伦伯格主席和其他四位代表,其他各组谈判团队一个接着一个进场。
很快,他又让中控集团与abb集团、神州电器与伊莱克斯的两组谈判团队出去,哪凉快去哪里呆着,都出去反省。
到了中午,瑞典资本方终于明白徐腾在华银财团,在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不是梁纬艮,不是陈志辛,不是华银财团的其他联席合伙人,随时可能变卦,别说是一天时间,一个小时都不会浪费。
徐腾甚至不在乎中瑞政治层面的产业合作框架,即便这个框架是他一手推动的,谈的拢就谈,谈不拢就滚。
他也不在乎这个具体的报价是10亿美元,还是12亿美元,你到底想要什么,能够接受的合作方式是什么,说清楚,他不能接受,你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