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僭主(3 / 5)

无耻家族 浪子刀 9574 字 2017-02-07

,因为你没有那么多人,很多工厂都是大量招收外省工人,过年以后就去了另外一个厂,白培养一年,高精度的工艺在良品率上反而不如庆州和铜州的工厂。”

“做生意,拼到最后就是拼人,你们省已经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承载华银财团的整个工业体系,你光和我要工厂,要产业,结果只是招外省的工人为你们省贡献产值,这种事情真的有意义吗?”徐腾今天将话匣子全部打开,就问姜领导,问江淮省的领导,这种事情有意义吗?

姜领导不吭声了,这种事情当然是有意义的,珠三角、京津冀的gdp不也是靠全国的劳动力资源堆出来的嘛,但他还真不能当着徐腾的面说出这种话。

“我不能让你白来一趟,中控集团总部继续留在宁州之外,一部分配套产业可以向江北地区转移。另外,我们在整个江南省的创业基金可以扩大,aig亚洲基金可以向你们省的创业项目提供更多风投融资,关键还是那句话,你要有人才的多余供应。”徐腾能做出来的让步就这么大了。

至于江南省希望的那些事,希望华银财团出手解决江南省的钢铁业、造船业,将机床工业转移到江南省,将华银财团旗下的机床工业、半导体工业更大规模的转移到江南省,这些都没有任何的可能性。

这个东西叫做贪。

华银财团的制造业是沿着长江线布局,为了长期的稳定性和低成本,过去十年一直不断的实施分散化战略,以机床、工程机械、造船、电气自动化、半导体产业为例,基本实现从沪州、吴锡扬泰、宁州、江州、庆州、华中、川渝的大布局。

在这十年,华银财团付出了多少经济、政治、基建、金融上的努力,打破多少地方保护和僵化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做了多少游说工作,沿着这个长江经济带融资扩建了多少铁路、港口、高速、省道,疏通多少河道,才能以江泰集团为中枢,构建出完整的“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大物流体系,将运输的成本控制到最低。

江南省不满意,觉得自己吃亏了,就要徐腾全部翻盘,将这些产业再迁移回去,否则,他们就另起炉灶再扶持一套。

徐腾无所谓。

有种你就蛮干,你就大力扶持,不将你们省扶持的这些新企业,新厂区挤垮,他就不叫徐腾。

徐腾敢于如此强硬,手里也是有尚方宝剑,长江经济带这个构想是他提出的,也基本是他一手推动成型的,到今天为止,十年努力才终于见到了一些成效。

从上到下,从中央到经济带范围内的各个省都是很满意的,都是支持的,江南省是极少数有怨言的,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到目前为止,江南省一直属于吃闷亏的那一方。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阳光电缆和远东电缆,原先都是锡州的财税大户,从07年开始,逐步将75%产能都迁移到了华中经济区。

五年时间,让九江成了亚洲最大的电缆制造中心。

07年以前,中控集团的大部分配件基本还是集中在江南省,到了2012年,75%的配件系统来自整个长江经济带,过去,你在江州的厂,要从华中地区采购一个断路器,成本很高,随着高铁、航空系统越来越完善,随着华中地区的产能增长,这个采购成本就不断的大幅下降。

华银财团在武昌扶持了一家中国最大,技术科研水平和生产率最高,也是世界最大的断路器制造巨头,现在包括abb、西门子、通用电气在全球的真空断路器,也要从这家企业采购,他们自身的这部分业务和技术都卖了。

资本都是很现实的,质量高、成本低、产能可靠,我为什么还要自己生产?

这是华银财团及其配套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以华银财团旗下九大工业集团为中枢的220+大中型配套企业,覆盖整个工业3.0体系,各家都在不断扩大产能和技术标准,要么与采购方靠拢,要么向材料原产地靠拢,要么向人才密集地靠拢,要么向物流中枢站靠拢,形成“相对集中,区域分散”的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布局。

实际上,华银财团是沿着华中到江淮省,沿着长江线中段的3省9市,利用长江航道、高铁、铁路、公路网、航空网,构建出一个江州-鄂省的“江汉经济区”,充分利用各个省的劳动力资源、政策优惠空间和财政,再通过江州与“长三角经济区”整合,通过鄂省与“川渝经济区”整合,实现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大构架。

这么一算,江南省肯定吃亏了,但是,华银财团绝对是赚到了,光是地产和金融业的顺势扩张就让华银财团收获颇丰,长江经济带的概念股更是华银财团在2012年以后的重点操作范围。

这还是徐腾的那个体会,很多时候,赚钱和做事业,往往是两件事,真正的赚钱永远是短频快的暴敛一局,做事业则是长线布局,细水长流。

江南省为了一省之私利,想要借助台积电逼迫徐腾和华银财团就范,真是想的太简单了。

在徐腾重新做出大规模的策略调整后,江南省和台积电就非常尴尬了,特别是台积电,不到大陆投资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