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美国真的急了(4 / 6)

无耻家族 浪子刀 10152 字 2017-01-21

套,韩国、台湾和新加坡负责代工的完整格局。

中国在很长时期就负责进口成品配件,组装,再出口。

中国也比较命苦,半导体产业的各个领域都被封锁,只能憋出自己的一套体系,从化工材料、设备、设计、生产、应用配套……全部搞了一条龙的上世纪90年代水平。

这么大的体系,您说要投资多少钱才能都搞起来?

2000亿美元?

您开玩笑呢。

半导体的化工材料这个领域,别说是中日差距甚远,即便是欧洲和日本的平均差距也至少在10年左右,整个欧洲只有少部分领域是和日本并驾齐驱,或者是超过日本……这个部分主要都和军工有关,国防经费保护下来的幸存者。

这一点是真不得不服日本人,虽然被美国打败了设计和应用配套体系,半导体材料这个领域还是牢牢死守住了。

国内这十几年在中央产业政策和各种专项计划的扶持下,华银财团通过和国内的大学、研究所、央企合作,通过在欧洲并购中小化工材料企业,慢慢凑出一套阵容,不敢和日本竞争高端,和韩国、台湾竞争中低端市场还是没问题的,便宜点,凑活用,您也别要求太高,能国产就不错了……部分和军工有关的领域,其实也够用,这同样是被逼的没办法,保命呢,拼死也要搞出来。

材料这个东西,咱们好歹还是能进口的。

设备体系就是真的没办法,完全被封锁,只能进口十年以上代差的设备,在国内的三大所没有将光刻和薄膜设备攻关以前,对不起,你得进口二十年以上代差的设备,还得是二手的,还不能用于军工领域。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真被逼的没办法,只能靠走私芯片过日子……这几年就不用了,国产基本够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华银财团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设计和应用配套的领域,中美的竞争才刚开始。

国内除了华银财团,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做这些东西,特别是各种资本扶持的海归创业基金,仅是银河资本旗下专注半导体领域的银杉基金,过去十年就投了一百多家,目前来看,至少成了一半。

最后就是芯片和圆晶生产业务,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是三巨头,华腾电子集团熬了十几年,终于慢慢爬上来,超过了台联电、华联电,成为全球范围内仅次于三巨头的超级小强。

三巨头的特点各不相同,英特尔是自身业务占主体,代工业务为辅,设计能力是最强的,对中小客户的协助设计能力自然也是最强的。

英特尔是美国的硅谷巨头,同硅谷的各种芯片设计和应用配套企业关系密切,但和大客户之间的商业竞争都很激烈,所以是主做中小客户。

台积电完全做代工,不做设计,但是,台积电的协助设计能力完全不弱于英特尔,所以是大中小客户通杀。

三星自身业务需求有限,产能巨大,而且在协助设计能力上处于最弱,只能是专注大客户,比如amd、apple,因为大客户的自身设计能力超强,根本不需要三星协助,按照设计抓好生产就行,毕竟三星的生产技术是三巨头中最弱的,最大优点是低价接大客户。

华腾电子基本就是一个弱化版的英特尔,协助设计能力也仅次于英特尔,和大客户的竞争关系又很强,只能专注中小客户,硅谷的中小客户轮不到,只能专注国内本土的中小客户。

所以,华腾电子基本就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核心支柱。

2011年,本土芯片产业为什么会井喷,产值翻了一番,就因为华腾电子集团在2010年终于在28nm工艺上实现了质的突破,带动了一大堆本土中小型客户的产品突破。

中国是全球芯片及应用配套产品的最大采购商,只要本土技术突破,各种中小型芯片设计及应用配套的产品价格白菜化,立刻就能泛滥。

32nm、28nm、22nm是同一代技术,主要是台积电在45nm时代搞了幺蛾子,搞得是40nm工艺,这和45nm在设计规则上差距颇大,导致全球芯片产业从此开始玩起了另一种玩法,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各有一套规则,你按照其中一个规则设计的芯片就没办法交给另外一个圆晶厂代工。

华腾电子在2004年从意法半导体高价引入45nm工艺制程技术,其实是个废渣,实际技术指标和意法上一代的65nm相比,只能略胜一筹,和英台星三巨头的这一代技术完全不能比,这也是意法半导体自身要将圆晶生产部门抛售,完全来代工的原因——玩不起了。

所以,华腾电子只能故技重施,大肆挖台积电的团队,全面抄袭台积电的40nm工艺,还将台积电最主要的32nm工艺设计团队完全挖走,想在台积电已经完成的基础研究上,弯路超车,和三巨头一起杀入32nm工艺级别。

这一下将台积电弄怒了,抓到把柄就开始打官司,打的沸沸扬扬。

徐腾紧急介入后,一边利用华银财团在内地市场的体量,加上各种人脉关系在幕后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