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知道有谁吗?你才多大。”霍小山把石海青逗笑了,石海青好奇地问道。
“东北抗联赵尚志,我在档案馆查了是黄埔五期的。”霍小山笼统地回答却没有说细。
“哦,五期的我可不认识。”石海青点了点头却并没有细问,反而感慨地说道:“岂止是五期的。黄埔三杰,前两个就都是**的,后一个才是***的。”
“黄埔三杰都是谁呀,听着好象很厉害的哦。”一直在旁边静听着的慕容沛突然插嘴道。
“呵呵,我们当时有一句话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啊。这蒋先云与陈庚就都是**的。蒋先云在学校历次考评之中都拿了第一名,而陈庚还救过蒋校长的命呢,还不还是一样变成了**。”石海青摇了摇头,显然是颇为感慨。
“那为什么同样是黄埔生,有的成了**,有的成了***呢?”霍小山问道。
“人和人的信仰不同吧。
有的人为了少数人当然其中也包括自己,有的人是为了大多数人。
在一个人群之中,无论左还是右都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随大溜的。谁得势就和谁一伙吧,黄埔生也是一样。”石海清说得很清晰,显然他做为一句黄埔军人也一定思考过霍小山的这个问题。
“好了,好了,小山子,别总缠着你石大伯了,你石大伯也需要休息的。”宋子君放下了手中的佛珠在一旁提醒道。
宋子君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他们在打佛七时有很多人是不睡觉的或者当困得实在不行了的时候,才会睡会,醒了之后还要依旧念佛。
“哦。”霍小山答应着,石海清正要客气几句时。霍小山却又说道:“问石大伯最后一个问题。”
“好,我再讲会没问题,你说,难得今日咱爷俩既有佛缘又有黄埔缘。”听了石海清这话,其余三个人也都笑了。
“有人想让我参加蓝衣社?我想请石大伯给我讲讲蓝衣社是咋回事。”霍小山说道。
听了霍小山这话,石海清原本带着笑意的面容严肃了起来,他缓缓而又郑重地对霍小山说道:“你不要参加蓝衣社。”
石海青的回答声音并不大,但他那郑重的表情和如此明确的回答让霍小山明白是否参加这个所谓的蓝衣社很重要。
石海清将目光投到窗外的青石墙上,沉默了一会儿,仿佛在想些什么,然后开始讲述起来。
“这蓝衣社一般人还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但我却清楚的很它的底细。
蓝衣社最早的提倡者是腾杰那一批人,腾杰是黄埔四期的。
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他们亲眼见到了日本人对咱中国的野心,又有感于国内无官不贪无官不腐**的现状,就找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这个蓝衣社。
后来被蒋校长发现了反而得到了校长的支持就变得壮大了起来,核心人员增加,又发展了无数外围组织。
当时蓝衣社有三个常务干事,其中有一个就是咱们刚才说过的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当然现在他也是蓝衣社的头。
蓝衣社也叫三民主义力行社,后来也叫复兴社。
现在蓝衣社就象校长的御林军,当然也可以说成是制度很严密的特务组织,因为我知道他们效法的就是德国的法西斯主义,相信在领袖的领导下可以克服咱中国的内忧外患。”
说到这里,石海清顿了一下,这时慕容沛端了一杯茶水过来,石海清虽了一小口润了一下嗓子,接着又往下讲,
“蓝衣社会要求参加者即使是干部也要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干部也要等同于普通民众,大到娶姨太太、吸大烟,小到穿西装、跳舞都在取缔之列。
当时给人一种与众不同很清的气象,但它却有一条死律,这条死律叫‘活的进来,死的出去’,那就是加入蓝衣社后终身不得退社,除非这个人死了。
蓝衣社成立后也曾掀起了惩治贪官污吏的廉政风暴,但却杀人如麻。
他们策动了**********的肃反,利用****领导人张国焘之手杀掉了大批共党人员,其中也有当初投身到**战线的黄埔同学,有的被一家几十口杀绝了。蓝衣社的手沾满了血腥。但是!”
石海清又提高了嗓音。
“但是,借****人自己之手杀人只是一方面,而在前几年*******西苏区时,据保守估计蓝衣社杀了得有百万人之巨,其中大多数是平民。
虽说这些平民都在苏区被“布尔什维克化”了,可即使“布尔会维克化”了那也依然是平民。现在你明白我不让你加入蓝衣社的原因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