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来人(1 / 2)

李和无意中进入了一个陷阱,要知道他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穆岩搞个教辅图书而已,怎么现在越整越复杂,往印刷厂的方向上发展了呢?

低着脑袋想了一会,也没想明白,好像只是自然而然想到搞印刷厂的。

不过他最后还是决定印刷厂还是要做的,因为从眼前角度来说,是切实需要印刷厂的。

就看怎么处理污染了,也没好办法,既然治不了根,那就从树梢开始吧,他想着用助凝剂和电解是可以降低污染程度的,起码可以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这样对得起良心了,等以后条件好了,可以逐步提升设备。

重生做工业霸主什么的,果然都是骗人的,他连开个最简单的印刷厂都是缩手缩脚,更遑论做其他行业。

他站起身来,对小威道,“把他们安排到李爱军那里住,再让李爱军带着他们几个找印刷厂位置,只要远离市区就行,荒滩荒地,自己盖房子都不怕”。

远离城乡,河流,这是选址最起码的要求了,因为不光有污染,它还会产生噪音。

他也考虑过李爱军腿脚不方便,可是手里能用的人真的不多,特别是建厂选址这方面,只有李爱军和付霞有经验,付霞在香河,眼前能用得着的只有李爱军了。

在学校里刚上完两节课,办公室的电话响了,陈芸喊道,“小李子,你电话”。

李和上前接了,“喂”。

“哥,是我,那何局长来了”,电话里是老四的声音。

李和纳闷,“哪个何局长?”。

“我,何军,李二和,你把我忘得够快的啊”。

“哟,原来是你,真没想起来,你进京来了。你现在在哪呢”,这真出乎李和的意料了。

“在你家里呢,你有事可以先忙,我们在这等你,不着急”,何军在电话里笑着说道。

李和听得我们这两个词,不禁在想难道不是何军一个人?

因为明天就是休息,所以他先回宿舍带了几件衣服,骑上摩托车匆匆往家赶去。

进入11月份,天也是冷的不像话了,如果不是为了赶时间,他是不愿意骑摩托车的。

正是人流的高峰期,主干道的上面是众横交错的电车线缆,路的两旁是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大军,中间也是水泄不通的汽车,偶尔中间夹杂着李和这样骑摩托车的。

堵车的原因不是因为车流有多夸张,而是因为主干道太少,老俗话说“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这一点都不夸张,甚至还有许多胡同巷子既没有石板也没有沥青,还是土路呢,一下雨就是稀泥窝子,讲究点的顶多在家门口垫个煤渣灰。

此时的首都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大楼、马路、卫星城镇,比如像国际饭店,大观园,地铁东四十条车站这些,有的正在建设,有已经建成开放的。

一些正在开工建设的主干道,大马路上挖了个坑,没有任何的警示标记,骑着车掉进去也是正常。

他是不喜欢冬季的,一到冬季又进入了单调的黑灰色的世界,见识不到夏季的多彩世界了,女人们没法穿各种花色的衣服了,大多穿的臃肿不堪,都是里面穿着大棉袄,外面套个单褂,留着长长的下摆。再怕冷的就是外面再套个绿色的军大衣了。

冬季里时尚此时还是跟大多数女人绝缘的。

回到家,刚把摩托车停好,何军就迎了过来,“是不是很意外?”。

“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李和记得没对何军说过这里的地址,也没跟边梅说过。

何军道,“我来之前去过你家里,跟你父亲打听了你这里的住处。要不是李冰在家,我非扑个空不可”。

“你这次来是办公事?”,李和要把何军请到屋里坐。

何军摆摆手,低声道,“先不急,跟你商量个事”。

李和道,“有事你说”。

何军道,“我是跟我们县里书记一起过来的,在堂屋坐着呢”。

李和道,“你这样说我闹不明白啊”。

“何局长,这是就是小李吧,果然是年轻有为”,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年人走过来插上了话,旁边还站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

何军对李和道,“这是县里的刘书记,是跟我一起专程过来的。旁边这位是驻京办的周主任”。

李和上前握手,笑着道,“别客气,外面有点冷,赶紧进屋坐”。

坐下后,老四拎着茶壶进屋给每个人的杯子都续满了水,又冲李和使了个眼色,朝墙角大包小包的东西努了努嘴。

李和心里觉得不妙,这是无事献殷勤啊,自己能有什么要他们巴结的?

何军道,“女大十八变啊,以前还是个小丫头,这才几年都成了漂亮的女大学生了”。

李和道,“别夸她,尾巴都要上天了”。

刘书记笑着道,“你这一家子可是不得了,一下两个大学生,全县都找不出几个”。

李和谦虚的道,“你太夸奖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