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少年(1)(1 / 3)

艾欣然一路往浙江行进。她一个单身女子,自不免遇上些土匪恶霸,所幸她武功高强,那些不入流的毛贼只几下就被打跑了。渐渐地,她在江湖上也有了些名气。因她一颦一笑宛若湖面涟漪,姿容样貌恰似九天仙子。又因她使的是清涟剑,江湖上便称她为“清涟仙子”。

艾欣然为早点赶到杭州,经常连夜赶路,有时便露宿荒野,因此不过十几日便已到浙江境内。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南已是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好时节。何况江南自古富庶,正是人间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景色风物自是与别处不同。艾欣然久居幽谷,哪里见过如此景象,自然十分新奇。若非身有要事,怕耽误了时间,她真要在每一处都流连一阵了。

这一日黄昏时分,她已出了越州城,直往杭州行去。这一带树木较多,人迹较少,艾欣然走了一会儿也不见行人,更不见村庄。好在这里景色优美,虽无人迹,但却不显可怖,反显清幽。

艾欣然走着走着,鼻端忽然钻入一股桃花的清香。艾欣然自离玉蝶谷后便没怎么见过桃花,这时闻到花香,不觉回忆起在玉蝶谷的日子。她停住脚步,向花香来处仔细眺望,果见前方影影绰绰的有片桃林。艾欣然心中一喜,便走了过去。边走边想:“荒郊野岭哪里来的桃花?难不成是那位仙人所化?或是哪个前辈高人的隐居之所?反正无论是什么我今日都要去看一看。”

随着清香越浓,那片桃林也越来越近。艾欣然只觉眼前一亮,一片桃林便映入眼帘。茂盛的桃林绵延向前,恐怕有几百还多。桃花灿烂茂盛如同云霞,微风一吹,花瓣便在空中蹁跹起舞。桃花之间,彩蝶相互追逐。地上长着整齐的青草,散发着清香的气息。

艾欣然见这里景色颇似玉蝶谷,不由更是喜爱。走在软泥带香的小路上,闻着阵阵花香,不觉心旷神怡。她边走边想:“这里与玉蝶谷这么相似,也不知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天然如此。若真是有人刻意造此景致,也不知此人与我玉蝶谷是否有关?

又行数百步,艾欣然又是心中一惊。只见前面有座小亭,用木头为柱,茅草为顶。并不雕廊画栋,反显清幽。亭柱题一副对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乃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佳句。亭上一块用木板做成的匾额:“桃花亭’’亭中一张石桌,围着石桌有三把石椅。桌上摆放着一张素琴,此外再无别物。

艾欣然走入亭去,瞥见柱后有字。艾欣然走近细看,只见那柱子后面刻着:

“余乡试落第,心怅然。造此亭饮酒抚琴,排遣苦闷耳。一日遇知己,与之狂饮大醉三日。醒后忽悟道,遂弃功名利禄之念。自此云游四海,逍遥物外也。临去时,留此琴于此,待吾辈中人抚弄。

江南一狂生”

艾欣然看后心想:“这位‘江南一狂生’实在是个性情中人,只是不知他与他那位知己在那三天三夜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竟让他忘记了烦忧,飘然而去?”艾欣然走到那琴跟前,见琴上满是灰尘,想是无人来此。艾欣然又想;“看来这亭子建了好些时候了,这‘江南一狂生’恐怕已不在世了吧。唉,此处景致本是极雅致的。可惜世人每日不知做些什么,竟白白辜负了这好景致。这张琴也不知有多久没人抚弄了。”

想到这儿,取出手帕拭去琴上灰尘。坐在椅上,闭上双眼,玉指纤纤,空灵优美的曲调便从指尖流泻出来,弹得正是一曲<渔樵问答》。桃花林中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小亭淡雅清新。亭中美若天仙的紫衣女子,轻抚琴弦,淡金色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更显的此景亦真亦幻。

不知从何时起,一缕笛音自远方传来,渐渐临近。同样的《渔樵问答》,很自然地与艾欣然的琴音相合,仿佛本该在琴音中一样。那笛音如山间清泉叮咚;如枝头鸟儿鸣叫;如春日细雨潇潇;如夏日雨打荷叶。悠然中带了淡然,婉转中透出缥缈。

艾欣然没有睁眼,也没有停止抚琴,她只是静静地弹着琴。小心地那笛音配合。待到一曲抚毕,她睁眼抬头一望,不禁愣住了。

原来她对面不知什么时候站着个白衣少年。只见他剑眉星目、面如冠玉。手中拿着一根白玉笛,腰间佩着把长剑。一身白衣衬得他潇洒出尘,又透出一种干净温暖的感觉。这身白衣竟是如此的适合他。就像没有人能像艾欣然那样将一袭淡紫穿得灵动无比,也再没第二个人能将白衣穿得如此出尘而温暖。

这少年让艾欣然想起了湛蓝色的天空。天空样的开阔、天空样的纯净。尤其是那双眼睛,那样的清亮明朗,只一眼,便让人心醉。“砰!”艾欣然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在看到那个人后就猛跳一下的声音。

此时的艾欣然并不知道,她此后的人生便要许给这片白衣,她 更不知道,她与他,即将谱写一段惊世传奇。此时的她,只是惊叹于眼前之人的气质,因这气质,生出了莫名的好感。

“姑娘琴艺优美出尘,在下一时技痒才以笛音相和,若因此打扰了姑娘,在下在此赔礼。”对面的少年微微拱手,声音温润,透出别样的儒雅。

艾欣然微笑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