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爷爷】(1 / 3)

“你的舅爷爷是台湾佬。”

二十年前,奶奶去世之前经常这样告诉我们。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谁家要是回来一个台湾佬的话,那可不得了,绝对是一件爆炸性的大事件。不像现在,当时两岸的经济差距巨大,在大陆这些穷亲戚面前,台湾佬随便从身上拔根毛,也比你的胳膊要粗,够你家跨入土豪行列了。

在这种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馅饼的情况下,谁家要是回来一个台湾佬,场面自然会搞的非常隆重,反正到最后买单的是台湾佬,什么放电影、搭戏台子唱戏、敲锣打鼓、杀猪宰羊、祭祖、大摆宴席、等等,什么节目都有,由于只有在办丧事的时候才会敲锣打鼓,因此,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在办丧事呢。

我们村河对面的有个村子,在1989年回来了一个台湾佬,这个台湾佬是被抓壮丁抓走的,后来跟着JJS撤到了台湾。

这个台湾佬回来后,光是搞娱乐活动的开销预算就高达一万,乡里的电影放映队一连放了七天电影,天天大摆流水席,每天宰一头猪一只牛来款待村里人,回去之前,他甩了8万块钱给他二个兄弟,结果,第二年,这个村子里最漂亮的房子就是他这两个兄弟家的新房子。

第二年,一个邻村又回来一个台湾佬,也是被抓壮丁抓走的,这个台湾佬老家没其他亲人,就一个弟媳和不务正业的侄子,由于家庭条件太差了,他这个弟媳和侄子在村里没谁看得起,他回来后,一次性就给了6万块钱给弟媳。

从这以后,就连村支书看见他的弟媳和侄子都点头哈腰,俊俏的姑娘争先恐后的要嫁给他这个侄子做老婆。

我们村在1991年也回来一个台湾佬,这个台湾佬很牛逼,加入GMD军队后,参加过不少大战役,其中三次长沙会战就有他的影子。

台湾佬回来的那段日子,村子里面特别热闹,天天鞭炮声、锣鼓声、铳炮声,响个不停,光是花鼓戏班子,每天就演出两场,每天晚上又是两场电影,他的族亲众多,光是亲侄子侄孙就好几十个,在举行认亲仪式的那天,他被众星捧月的供奉在祠堂的最中间,然后亲人们位列两排。

认亲仪式开始后,亲侄子侄女喊他一声,每人发200块钱,亲侄孙侄孙女喊他一声,每人发100块钱,叔伯堂侄子侄女喊他一声,每人50,叔伯堂侄孙侄孙女喊他一声,每人20,然后以此类推。

这种认亲仪式,让村里人羡慕得不得了,他/她们说就像在给大家发工资一样,就连相差十万八千代的同姓,也发了钱,虽然只有一块两块,但在那个年代,一块两块的购买力也不低。

这个台湾佬回去之前,痛痛快快的资助了好几万给亲人,不过从那以后,亲人们再也没有听到他的音信了,后来听说,他在台湾那边其实也不宽裕,是个卖甘蔗的,回大陆探亲的钱,都是GMD政府资助的。

1996年之前,我奶奶还在世,每当哪里有台湾佬回来的话,她会赶紧去打听,问那些台湾佬关于我舅爷爷的消息,奶奶托付那些台湾佬说,要是认识他或者见到他的话,请捎个口信,说大陆有一个妹妹在思念他。

我现在还记得我奶奶思念他哥哥的那种眼神,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的望眼欲穿,每当回忆起奶奶这种眼神时,我就感到很心酸,我知道,奶奶思念舅爷爷更多的原因,并不是想从他身上得到多少财富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真真切切的想见一见他。血浓于水,我奶奶只有两亲兄妹,她娘家的那个哥哥不是亲生的,是她后娘带来的。

我父母也很想我的舅爷爷回大陆,但是,父母期盼舅爷爷回大陆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这位贵族亲戚来摆脱贫困的生活,那几年,父亲天天在家里眉开眼笑的估算着,要是舅爷爷回来的话,不说多了吧,给他个七八万是少不了的。

父亲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舅爷爷在大陆唯一一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奶奶娘家的那个表叔,根本就不是舅爷爷的亲侄儿,肥水还不流外人田呢,白花花的美金不给他、还能给谁啊。

在父亲眼里,舅爷爷回大陆是迟早的事,因此,他早就筹划好怎么花这笔钱了。

父亲是这么计算的,如果舅爷爷给他十万的话,拿出一半的钱建房子,另外一半存在银行。

当时银行储户的利息比现在高多了,存几万块钱放银行里,每年什么事都可以不干了,光是吃银行的利息,也能吃香喝辣的过一辈子。

但如果舅爷爷只给五万的话,他就全部拿来建房子。

当然,他最希望的是舅爷爷能给他四十万,这样,他可以拿一半到城里建房子,另外一半全部存起来。

总之,我父亲盘算得很开心,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盘算。

我母亲是个泼妇,直到现在,我对她的印象还极差,我辍学的原因她是罪魁祸首,目的是要我们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给她,不过,为了面子问题,她在村里又到处说是我们自己自己不想念了。

我对她印象最差的方面是她的霸道,除了善待她娘家的人之外,她不会善待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