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官员调查者的计划中,应该是利用赵麒关于十字架的文章钓来官方的调查者或者是干脆把凶手给引出来。这样的计划不能说不合理,当连续杀人案还在紧张调查,大量的线索和情报因为警方调查的关系还没有对媒体公开,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一家报社没有任何来由的,突然发出一篇明显和之前案件中某些信息有关的文章——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或许还没有大不了的,但是对于知道案件情报的人来说,这就是相当严重的问题了。
考虑到《惊世奇闻报》本身仅仅是一份本地小报,虽然总是会搞些貌似有噱头的新闻,但影响力依然有限得很。所以一开始陈哲雨认为比较起凶手,数量更为庞大的官方调查者群体,那些正在侦破这个案件的警察应该更快注意到这篇文章才对。假设关于“十字架”是案件重要信息的猜测正确,那么在看到报道之后,那些警察之中除了单纯认为这只是一起巧合的人之外,肯定也会有人觉得这篇报道和案件之间同样存在联系。
也许会把写这篇文章的赵麒视为疑凶,也许会觉得赵麒窃取了未公开的内部情报,当然也有可能真有人脑洞清奇觉得赵麒乃是不世出的名侦探。但是无论这些警察到底持的是什么想法,总之只有他们觉得这篇文章和案件有关,那么他们就必然会和报社、和赵麒取得联系。而通过这样的联系,赵麒和陈哲雨自然也就有了获得更多案件线索的机会。
而如果发生了万一的情况,凶手偶然看到了文章,并且同样意识到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针对连续发生的杀人案。那么这个凶手必然会对赵麒产生好奇,最坏的情况下凶手大概会把赵麒列为自己未来的杀戮目标,而最理想的情况下,那个凶手有可能会和报社直接取得联系,就像过去的开膛手杰克会直接把信件送到报社一样。但是依照陈哲雨的预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吸引到了凶手,那么意义将比吸引来警察更大。和凶手间无论直接也好,间接也好,所产生的一切联系,所以发生的一切互动,最终都会变成新的线索,最终引导凶手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事实上,虽然江路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找赵麒的想法,但依然有了把这个耍小聪明的记者给教训一番的念头。依照陈哲雨的判断标准,这个“教训一番”也算是某种有意义的联系了。不过就在江路把这个念头付诸行动之前,凶手居然就已经自首了。
就和凶手目前依然没有被人理解的杀人动机一样,皇甫军的自首在旁人看来也是同样难以理解的。无是现实世界的案例,又或者是对于连续杀人狂行为模式的理论分析,都难以解释他这样突然的自首。
如果要比喻的话,就像是一个人所皆知的大肚汉,在某餐饭的时候才刚刚吃掉第一碗饭,并没有说什么饭菜难吃的话,看起来也完全没有吃饱肚子的样子,但是才放下饭碗,这个大肚汉居然就把桌子给掀翻了。
正常人要是可以理解这种行为,那才是真有鬼了。
自首之后的皇甫军对于杀人的具体过程都讲得很清楚,自己是如何接近被害人,又是如何用武器刺杀对方,又是如何离开。大致上和警方根据现场推断出的犯罪过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却绝口不提自己的动机,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要在尸体上留下“十字架”的标记,在他家中发现的《圣经》又是要传达什么意图,他又是为什么要选择自首……皇甫军什么都没有说,在面对和这些情况有关的问题时,他也只是带着奇怪的表情,似笑非笑的保持沉默而已。
一般来说,嫌犯被逮捕或者是自首之后,如果已经确定了犯罪行为,那么这样的罪犯在被审问时一定会特别强调自己的犯罪动机,从这个角度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寻找借口理由,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所有的抢劫、盗窃的理由大多因为身无长物、走投无路,而杀人、强奸多半都是因为神志恍惚、一时冲动。虽然明知道这样的理由其实对于自己减刑未必会有什么帮助,不过出于自利的本能,这些人还是会反复强调这些理由。
但是皇甫军的言行却一反常态,他一边用旁观者般冷静客观的语调陈述犯罪事实,另一边却又把对于普通嫌犯而言最容易吐露的动机理由讳莫如深。这种异常的态度,甚至让负责办案的警员感到了一丝不安,在皇甫军的沉默之后,仿佛还隐藏着更多的东西。
搞不好皇甫军还在什么地方藏了个大炸弹呢。
他的态度,确实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这方面的联想,尤其是在皇甫军并没有主动说出自己其实还把自己的父亲也给杀掉的情况下。他所承认,仅仅是警方已经知道的案件而已,那么是否还有警方没有掌握的案件呢?又或者是已经开始进行,不再需要皇甫军亲自动手也会顺利发展下去的犯罪计划,这种可能性也无法彻底排除。
可是对待一个主动自首,并且已经承认自己罪行的少年,警方也不可能再用什么特别的手段。况且这次的案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可都不小,即便此时皇甫军自首的消息还没有对媒体公开,但是这种事情在之后必定是要向媒体进行通报的。一旦有人发现了那个少年经过严厉的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