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秘密123(2 / 3)

缘分。

“好,我把厂子打理好,等你来帮我,到那个时候,好好把你所学用上,替我分忧解难。”

我伸出手,像小孩子那样要求他和我拉勾,他清爽笑了,觉得幼稚,可他到底还是把手伸出来和我的小拇指扣在一起。

“那我们就说好了。”

我说。

“我们说好了。”他答。

我们两个额头相抵,又这么安静而沉默的待了好一会儿,后来又亲了几分钟。直到最后他的电话铃声响起,是李小开的声音,我知道他要回去了。

我不想让他犹豫。也不想让他为难。于是用手指轻轻摩擦着他的虎口,另外一只手指了指车窗外,示意自己要下车。

他点头默认。

我自己推门下车。最后转身对他挥挥手,道别后头也不回去离开。

湘雅村。

这边流量聚集,距离市区不远,交通也还算方便。

街道人来人往,即便这个时间点还没到下班也没到放学。却不影响庞大的人流量。

我仔细观察,虽然不少老年人或是走过街道,或是坐在某一个门面门口,往墙上一靠一坐就是很久很久。

但总体来说年轻人居多。我走了几圈,人有点渴,于是找了个店面,买了一瓶水,拧开就靠在墙壁上喝。

我以现在自己站着的这个地方为基准,把年轻人和老年人或是中年人做一个数据上的统计。

半个小时内,我把各年龄段的总数记在本子上。

后来又换个地方,重复相同的事。

从那些又老又旧的民房,再到一些单位或是很早的矮楼小区。

一一统计在笔记本上。

而我也注意到很多电杆或是一些门店门上,又或者是公共宣传栏、公共厕所。总能看到一些租房和售房的信息,其中以租房为主。

出租最多的是民房。

出租屋。

出租屋。

这三个字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盘旋。

这里面到底透着什么?

我一直在琢磨,一直在想,某一个突然间什么东西在我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念头一下子跳进来。

对!

出租屋。

如果知道出租屋的人员结构,那就大概能推测得出为什么产品会以一百毫升为主了。

可是在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我上哪知道人家哪个是租房的?哪个不是租房的?

要不按照上面的信息装作租房的人打电话问一问?

我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立马开始行动,第1个电话打过去那个房东好像是在打麻将,我问他能不能现在带我去看看,他好像并不着急,更愿意打麻将,我于是放弃,换另外一个号码打,这个老板来得快,而且是个中年女人。

四十多岁的样子。

穿得还算中规中矩,身材比较结实,短头发,波浪卷到顶。

一看就是很有福气的人。她说话也很有底气,是那种中气十足的感觉。刚和她说话时或许会觉得有一点中性之感,但我喜欢这种感觉,我反而不喜欢太矫情或是太娇滴滴。

我和她去看房时,就不断从她口中套话。

从她口中得知:“一听你就是外地口音,不是贵阳本地的。是遵义人吧?”

我刚刚和她说普通话,偶尔也会夹几句方言。她听明白了。而且一猜就中,可想而知平常接触的人很多。

“对,遵义人。老板娘,在你这儿租房子的生意人很多吗?”

“哎呀,在这边租房子的人什么地方的都多。除了贵阳本地。其中贵州其他市区过来的人占大部分,遵义和毕节占比更高。”

遵义和毕节占比更高。

我把这个记住了。

“这样啊?”

“怎么了?你问这个做什么?”

“哦,没什么,就是随便聊聊。那一般什么年龄的人在这边租房子的比较多?”

“这个就不好说了。嗯~~总体来看的话,小年轻也多,中年也多,老年的……老年人基本都是本地的,房子就在这儿的。”

嗯。

一般老年人如果不是家在这儿,也不喜欢到外边折腾。

小年轻和中年人都需要生存。这边相当于是一个中转地,无论是工地还是市区一些厂区、超市、或者行政单位之类的,到这儿都挺近,所以大家选择在这儿租房定下来。

算是一个造福于民的地方。毕竟都是民房,房租相对便宜。

这个老板的房子总共有六层。很难想象一个自己家的民房修到六层这种级别。怪不得人家说话底气重。一年光是收这点房租都够养活一家人了。

一层楼有三家住户。我大概看了一下,几乎都是一通到底的户型。有的里面能看到两道门,也就是说分成三个屋子。有一家我看到最里头那道门开着,靠窗做了灶台,最里侧的应该是厨房。

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