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法外风闻(2 / 3)

温廷阁懒得

理会,紧接着追问道:“那老板除了姓宋,你还知道什么?”

小徒弟闷头想了想,说:“还有……他虽然是个开烟馆的,但是平常也给人放贷,只要有好东西抵押,不管有没有保人,都可以去找他借钱,方便,痛快,也没那么多规矩。”

“抵押?”大旗杆子眼前一亮,总算盼来了好消息,“既然是抵押,那就说明还有机会赎回来呀!”

“可我是卖给他的……”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大旗杆子又骂了几句,当真是恨铁不成钢。

温廷阁摇了摇头,却说:“我不是问他干的什么生意,而是问你知不知道,那个高丽棒子有什么背景?”

“这……这我就更不知道了。”

小徒弟颓然垂下脑袋,把大旗杆子气得直翻白眼。

温廷阁没有办法,只好转身去问左右:“你们有谁知道,青丘社老板的底细吗?”

众人茫然摇头,唯独杨剌子应声回了一句,说:“我之前去那边逛窑子,倒是见过一次,门脸儿不算大,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儿,好像是去年入冬才开张,要说那老板的底细么……我估计,二爷应该知道。”

说着,他三两步凑过来,俯首帖耳,悄声解释道:

“二爷以前曾经去那边安顿过‘义烈团’成员。”

温廷阁恍然大悟,忙说:“既然这样,那就赶紧把二爷请过来吧!知根知底,也方便商量,省得待会儿白跑一趟!”

杨剌子不敢耽搁,即刻应下差事,转身冲出房门,急忙去找王正南前来救场。

这边厢,温廷阁也没闲着,敲了敲拐棍儿,又冲那小徒弟问道:“那件玉雕,你卖了多少钱?”

“两千块……”

“钱呢?”

小徒弟瘫坐在地上,指了指脚踝,说:“在我袜子里掖着呢,我这边有一千块,五哥那边还有一千块。”

大旗杆子闻言,立刻叫人把赃款搜了出来。

拿在手里一看,竟然还是高丽银行发行的“金票”。

当然,说是“金票”,其实却是小东洋的货币在暗中操控。

大旗杆子将赃款码好,放在桌面上,随即表态道:“温大爷,今天这件事,问题出在我身上,待会儿我亲自陪你们去赎东西,差了多少钱,全由我来补贴,只是拿到东西以后,求您帮帮忙,千万让我去见东家一面。”

温廷阁点了点头,举起拐棍儿,指了指大旗杆子师

徒两个,随后又端平了一扫。

“等二爷过来以后,你们两个跟着去赎东西,其他人留下来,陪我在这等消息。按照家法门规,东西赎回来了,只办元凶祸首,东西没赎回来,那就连坐受罚。”

众人哑然无话。

沉默片刻,便不禁狠狠瞪了一眼小师弟,而那怨恨的神情,也早已毕露无疑。

这正是江家想要的结果——无论那件玉雕是否能被追回来,师兄弟之间都已经有了隔阂,并且难再和好如初。

时间分秒流逝,大旗杆子等人难免心浮气躁。

等了两盏热茶的功夫,王正南终于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不只是他自己,西风因为住得近,便也带人跟了过来,询问情况。

两人一进房门,见桌面上血迹斑驳,知道元凶祸首已经确定,又在来时的路上,听杨剌子讲了个大概,因此并未多问。

提起青丘社,南风果然有所了解,但从他的脸色来看,这件事似乎有点棘手。

“青丘社?”王正南摇头叹道,“唉,这可就不太好办了!”

大旗杆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忙问:“二爷,您听说过这个人?”

王正南应声道:“听说过,但是没打过交道,这人名叫宋律成,好像去年才来奉天。”

“刚来一年,就能开办大烟馆,不是光有钱那么简单呐!”李正西随声附和了一句。

“那当然了!”

王正南点点头,念叨着说:“这个宋律成是有背景的,我听说,他好像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在东洋警务署供职当翻译,另一个是在高丽银行当大班,他自己也在军警两界吃得开,绝对有钱有势,虽然来得晚,但在西塔地界儿,也算是个人物了。”

“那他到底是个生意人,还是江湖人呢?”温廷阁问。

“不好说,我没有熟人能搭上他这条线,但他这人的口碑倒是不错。”

“怎么讲?”

“我听过的一些传闻,都说他重义轻财、乐善好施,为人也挺大方,凡是求到他的,嘴里也绝少有个‘不’字儿。”

“这么说的话,那宋律成应该不难打交道呀!”大旗杆子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不料,王正南却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难!宋律成这个人,平时极难打交道,至少我听说的是这样!”

大家都有些困惑,不禁小声嘀咕道:“那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