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令行禁止(2 / 3)

到屋前小院儿。

每逢入冬,西风必定接收小靠扇的来家借住。

眼下新历三月,天气还很冷,仍有不少小靠扇的在院子里帮忙劈柴干活儿。

李正西叫住他们,随即朗声吩咐道:“你们几个去趟小河沿儿,叫癞子和石头把那些收黑货的合字点了,让他们在‘淬香茶社’二楼雅间里等我,我马上就过去,谁要是不来,以后就别想在奉天做生意了。”

小靠扇的一听这话,立马丢下手头上的活计,脚后跟踢着屁股蛋子,冲出院门,一溜烟儿就跑得无影无踪。

李正西倒是不慌不忙,背过两只手,慢悠悠地朝小河沿儿赶路。

毕竟,要把那些专门销赃的合字聚在一起,总得花点时间,干着急也没什么用。

等到了小河沿儿“淬香茶社”,进了二楼雅间,被点名的合字早已悉数到场,面前摆一碗茶,在那恭恭敬敬地候着了。

屋内七八个人,坐得很挤,都是线上有名有号的人物。

瞧着几人,年纪四十多岁,身穿破面烂袄,个顶个的寒酸拮据,其实都在装穷藏富,只因他们平日里摆摊儿卖货,手上的东西大多来路不正,或是从土里掏出来的,或是佛爷荣过来的,当然也有打家劫舍的强盗来找他们销赃。

他们平时摆摊儿,卖的都是鞋垫、脸盆、擀面杖之类的东西,明面儿上看不出来异样。

有客人走过来问价,他们也是爱答不理,牛哄哄的样子,不拿正眼瞧人,更不指望挣这些小钱儿。

只有线上的过来,亮了纲、报了号、对上了春点,他们才肯收摊儿,领着主顾挪窝看货。

城里的老柴认得他们,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并不为难,但却是看在江连横的面子,才没动他们。

如今,江家的李三爷叫他们过来,老哥几个不明缘由,心里便有些忐忑,脸上的神情就跟上坟似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儿,便都纷纷起身相迎。

“三爷,您来了?”众人连忙陪笑道,“咱还以为您去看热闹了呢,快坐快坐!”

李正西也不客气,拿眼一扫,却问:“老哥几位,最近生意都挺好的?”

“生意?”

众人面面相觑,缓缓坐下来,似乎有些惶恐。

很快便推举一位眼角长痣的合字应声回话:“三爷,咱最近……他也没生意啊!”

“没有?”

“那是有……还是没有啊?”

“放屁,你他妈问我呐?

”李正西拍桌瞪眼,“最近做没做生意,你们自己心里没数么?”

那人立时慌了,急忙左右顾盼,见大家都在茫然摇头,才敢回话道:“三爷,最近真没生意呀!这个月月初,您不是刚通知么,帅府寿宴期间,谁都不许收货,咱几个从那时候开始,就把生意都给停了。”

“再好好想想!”

李正西点了支烟,摆出一副十拿九稳的架势,故意诈他们,说:“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今天谁要是跟我撒谎撂屁儿,以后就别在奉天干了,我亲自送他回家。”

此话一出,那人便不敢再应声了。

他能确保自己的清白,却摸不准旁人在背地里有什么勾当。

然而,大家都跟他一样,明知自己清清白白,就把疑心都用在了别人身上。

静了片刻,几个老合便纷纷举手,连忙赌咒发誓,争着抢着说:

“三爷,别人我不敢肯定,但我这边您尽管放心,最近几天,绝对没有开张做生意。”

“大帅办寿,黑白两道都下了通知,我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您添堵呀!”

“是是是,谁敢呐,我这两天压根就没出摊儿。”

眼见众人争相表态,脸上带着茫然,不像是在撒谎,李正西的态度便渐渐和缓下来。

“在座的都是老江湖,也都懂得规矩,我倒是相信你们能管住自己,可你们能不能管住手底下的人呢?”

“那肯定……”

话到嘴边,大家却又突然咽了回去。

仔细想想,毕竟事关身家性命,话不好说得太满,于是连忙开口,却问:“三爷,有话您就直说吧!谁丢了东西,丢了什么,几时丢的,咱老哥几个让门里的朋友帮您查查!”

“丢东西的人,名叫陈国进,是兵工厂韩总办的亲信,时间也不长,应该是今儿早上丢的,也有可能是昨天夜里。”

李正西刚说完,众人便立刻皱起眉头。

“三爷,这不对呀!”

“怎么不对?”

“按道上的规矩,他们佛爷荣了东西,都得先在手里捂几天,等风声过了,没什么麻烦,他们才肯出货……您这,时间也太短了,按理来说,这货还转不到咱们手上呐!”

“按道上的规矩?他要是懂规矩,就不该在这时候下手!按理来说?他要是明事理,就更不该得罪江家!”

李正西当场声明:这件案子,